首先来讲什么是“妓”?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还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广韵》中的解释为:妓,女乐也。这就是说,古代以歌舞为业的女子,称之为“妓”,如歌妓,舞妓,歌舞妓等,是那种卖艺不卖身的。妓院就是这些人居住和待客的地方。
其次再讲“青楼”这个词,最初是指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豪宅”。它最早出现在《晋书·鞠允传》中:“与游氏世为豪族……牛羊不数头,东开朱门,北望青楼。”这里的朱门与青楼是对仗的词语。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一般都是漆成红色以示尊异,所以称“朱门”,就是贵族住宅的代称。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有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即是证明。那么门是红的,楼自然就是青色,所以青楼也是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住地。对于这种解释,还可以作为辅证的有《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武帝兴光楼。上施青漆,世人谓之‘青楼’。”这个青楼就更不一般了,他是皇帝的住所。还有三国时曹植有诗云:“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等,这里的“青楼”全是指豪宅,与妓院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一次把妓院和青楼联系起来的,应该是南朝梁时的诗人刘邈,他在《万山凶采桑人》诗中,首句就说:“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这里说的“倡妾”,就是上文提到的歌妓,舞妓等人。古代妓女中只有娼妓是卖身的,歌妓,舞妓等妓女一般都是不卖身的,称为清倌人。当然也有两个都卖的,称为红倌人。青楼里多是卖艺不卖身的妓女,这些人档次比较高,接待的也都是些达官贵人,风流才子,纯粹做皮肉生意的妓院称为“窑子”,档次较低。
从那以后,文人墨客多有青楼妓院之词,有特指青楼为妓院,如唐李白《宫中行乐词曰:“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还有“青楼”两种意义参杂错出,甚至有一人之作而两意兼用的例子。如韦庄《贵公子》“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与大道、高门相关,而与艳游、酒色无涉;而《捣练篇》“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衣曲”,则指妓院。
到了宋、元代之后,“青楼”渐成烟花之地的专指。但是作为上等妓院,青楼中的妓女,一般仍然还是艺妓,卖艺不卖身,当然也有两种服务都提供的。但无论如何,吟诗诵词、弹琴唱曲,仍是最主要的节目。她们中间不乏才华洋溢的诗人、说唱文艺家和戏曲表演艺术家,如薛涛、张窈窕、严蕊、周月仙、张玉莲、马湘兰、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
到了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并指出:“今以妓院为青楼,实是误矣。”可见,“青楼”原先乃是帝王之居。
在当代,南开大学大学教授宁宗一先生在为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所作的序中指出:“她们在中国文艺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世界文艺史上,这倒也是我们中国的一大特异贡献。”
而高晓松先生的一篇文章《青楼的归青楼,妓院的归妓院》写道,几乎99%的人,都一直认为青楼是妓院。如果你现在还这么认为,这个概念,到今天为止打住,两回事!以后不要再乱说了啊。妓院全世界都有,这并不是汉族的特有文化。而青楼提供的是很高级的服务——爱与自由。
在秦以前,爱与自由是汉人不缺乏的,而从儒家正统时代的汉族皇朝以后,这两种东西严重的缺失。爱的缺失源于包办婚姻。男人直到结婚后,才知道女人长什么样,这跟由荷尔蒙造成的热情奔放的爱情是一定有大区别的。“自由”的失去,是在儒家统治下,尤其是“士族”阶层,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教育,接受了儒家礼教,四点钟跑步上朝,回家对老婆要行周公之礼。完全失去人性本身天然的自由。所以,士族也就成了青楼的核心顾客群体,其他阶层几乎不可能去青楼。而青楼对于士族来说,有爱情、有自由、钿头银篦击节碎,喝完酒还可以醉驾马车。对于士族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最自由的地方。
跟青楼相似的,在现代,叫娱乐圈。青楼的老板手下的女子来源有罪犯、有买来的、有自己生活所迫来的。很像现在的经纪人,通过选秀活动,选出长的漂亮,智商情商都高的。青楼女首先要有范儿,就是气质,品味。然后是要有技艺,琴棋书画至少会两样,最后才看外观容貌。老板在选到智商情商够高的,容貌较好的女子后,相当于今天经纪人给你请一堆老师,培训青楼女舞蹈、弹琴、写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培训,是培训懂“爱情”有风情。也就是知道男人需要什么,怎么才能让男人神韵颠倒。
千字文有言“鉴貌辨色”,百川直译为“看人容貌知心计”。经过这一番的培训包装之后,才有了历史上青楼那些名女!而其中最有名的,通常把她的名字写在牌子上挂出来,挂在最前面的叫“头牌”,可以说是“镇宅之宝”了。
(当代)百川书千遍行楷千字文之“鉴貌辨色”
(((以上文章及书法作品版权,归千字文书法网所有。促进书法交流,国学文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