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抒情、议论、叙述和说明是文章的四大表达方式。其中,叙述和抒情、议论是经常使用到的。尤其是在记叙文当中。它是作者对所写的人,所记的事,所描绘的景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抒发。抒情一般是同叙述、描写结合运用,好的抒情,能更鲜明地显示叙述、描写内容的意义,激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但是,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却经常发现孩子们知道要抒发感情了,可要么是一句简单的“今天我真开心啊”,要么就是无限得拔高,写上一段“好词好句”,反而显得虚假了。
记叙文里的抒情,要注意三个问题:
1.要有真情实感
抒情对一篇文章来说,如果说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是“实”的话,那抒情就属于比较“虚”的。好的文章,虚实结合,有内容有思想。但是,这思想和感情的抒发一定要有“实”的依托,也就是说,必须是真实的感受。不能为了抒情而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首先要有真情实感。当作者对生活有了真切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激情时,情感才会真实自然地流露出来。
比如:一位同学在记叙了自己和同学比赛扳手腕并输给了对方之后写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扳手腕不是为了将来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练力气吗?今后我一定努力锻炼,还要学好文化知识,和同学们搞好团结,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获胜。”
把扳手腕这样的游戏和为四化贡献力量,学习文化知识,和同学搞好团结拉在一起,实在牵强。这显然不是这位同学的真情实感,而是在空喊口号,给作文安上一条“美丽”的政治尾巴。这样的抒情不但不会有感人力量,反而会使人感到是装腔作势,令人生厌。
2.要结合文章的中心
抒情是为了更加显示叙述、描写的意义,因此必须和记叙相结合,紧扣文章的中心。换句话说,就是情要抒在点子上。脱离记叙的没无边际的抒情,显得无中生有,无所依托;偏离文章中心的抒情,必然会模糊全文的中心。
总之,这些不得要领的抒情,不但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是不可取的。
3.语言要精练,生动
抒情所不同于叙述、描写、议论之处,在于它是以情动人。因此,学习抒情就必须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或使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或运用各种各样的句式,或借助修辞方法,使饱满的激情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达到感人的目的。
另外,抒情还要注意精炼,记叙文应以记叙为主,抒情对中心的表达只起辅助作用,千万不要喧宾夺主,以抒情代替记叙。
今天小编向大家推荐一位记忆大师---汤世声老师
他是“最强大脑”导师,专注高效学习方法11年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
那么请加汤老师微信:chaojiqsn01(←长按可复制),或关注微信公众平台:chaojiqsn(或微信搜索:超级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