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水之滨到大漠边关,从武当山下到博尔塔拉,绵延几千公里。是“对口援疆”这座桥把远隔万水千山的我与新疆人民、兵团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年的“援疆”时光匆匆,我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家人牵挂的眼神中、在受援地学校期盼的目光中,踏踏实实的干好每一天、每一月,这一年,是我战斗的一年,是我奉献的一年,是我成长的一年。
大美新疆,风光无限。一句歌词“我们新疆好地方来,天山南北好牧场”,我总会浮现出这两句歌词所营造出的美丽画面,绿草茵茵,牛羊满山。让我对新疆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向往和好奇。新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一踏上这块土地,我就被它的神奇博大、美丽富饶所吸引。
我所在的地方是美丽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古语,银色的草原,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毗邻,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界长达380公里,有"中国西部第一门户"之称。
一位作家说过:“在新疆,普普通通的一场雪,会落在十几种语言里;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这个词,也会在不同的语言里发光。远眺戈壁夕阳下的金红色的一片明光,总能让你沉浸在这历史赋予的美丽畅想之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挥手自辞去,萧萧班马鸣……”。我对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更是越来越不舍和留恋,《我爱这土地》是我深情的表白。
假如我是一棵白杨
我要用我笔直的身躯歌唱
这被暴风雪覆盖着的土地
假如我是一片落叶
我要用我残损的断掌歌唱
这被大片的黄色扮装着的土地
假如我是一抹红霞
我要用我金色的亮光歌唱
这被落日染红的土地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高远的蓝天
飘飞的白云
长久地望着
眼里会莫名地
盈满了泪水
为什么呀
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
“援疆”之初,团部安排我挂职八十五团学校副校长,九一班的副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八十五中学的老师们也说,你们这次来“援疆”学校是非常重视的,带毕业班是信任、是荣誉。所以我不敢懈怠,每天我会早早来到学校,清晨的那一缕曙光就是我,早起准备开始一天的教学工作,早读、大课间、午间辅导、读书练字,每一个环节我都认真对待,备课、上课、批改、考试、试卷分析等教学常规一样都不落下。团场的家长这样说“你们抛家舍业、自己的老人、孩子无人照看来到新疆不容易,新疆人民永远记得湖北援疆老师,你就是我们的亲人”。我在新疆也结识了我的民族亲戚,她是哈沙克族涂然老师,今年的九月一号是古尔邦节,前几日,她给我发了一条信息“曹老师你好!我收到你的心意,非常感谢你,你太客气,还派人来慰问,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这人嘴笨不会说话。曹老师希望你常来新疆,到我家做客,一起吃饭,亲戚越走越近”。远在新疆有亲人,我非常感动。
2017年中考时间(6.20)进入倒计时,“援疆”时光一天少比一天,我的心也迫切起来。兵团的孩子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越发凸显,书写不认真,上课不主动,作业抄袭,假日作业无人过问……这些着实让我棘手无措,而我能做的只有课堂多关注,课下多辅导,平时多叮嘱。迎战中考的号角已经吹响,六月二十还有一个星期,怎样备战中考,提升学习成绩,我每一天都会在脑子里思索着。班级宿舍学校通报批评,我也着手治理整顿,每一天早上我提前来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去学生宿舍,查看卫生、床铺、物件摆放等,我也想尽心尽力心的把我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好。
课堂教学我尝试着把房县实验中学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搬到这里。复习课我也想把我们原来学校老师的好东西,好做法很好地运用到八十五学校来,课堂上学生们逐渐变得热情高涨,我对孩子们更是惊喜和赞赏,我意识到:这里的学生需要的是激发,需要的是改变。来到新疆和兵团孩子一块学习生活,由衷的高兴,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我都喜欢放声的开讲。我认为既然是来“援疆”,就应该亲身站在讲台上倾尽所学,为八十六团二中的莘莘学子,尤其是九年级的学子们带来新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复习方法,力求由点及面带动整个学校初中学段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一种新的理念去教学、去影响其他教师。
每周的作文课我必然坚持进行,而且总是准备充分,作文案例教学与作文专项训练相结合,一年来的坚持效果甚好,学生们对每周四的作文课总是很期待,有时我还会把自己在新疆学习生活的感受写成文字和同学们共勉,作文与生活的精密相连,让学生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我用扎实的功底、丰富的学识为同学们解决了一个个疑难,学生们在我条分缕析的讲解下明白了语文学习的方法、步骤,懂得了用怎样的笔触去表达所思所感。
一年来,我在八十六团第二中学、师中学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心得做了深入浅出、生动详实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办好家长学校,为孩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讲座,使兵团五师广大师生深受启发;在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复习的同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有效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专项目标教育实践活动,力求提高学生在阅读理解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解题能力。2017年中考,我所带的班级28人,上五师高级中学22人,11人进入黄冈实验班。人平分115.06。
“援疆”不仅是我人生的重要经历,也是我生命的宝贵财富,能尽心尽力地为这里的人和这块土地做点事、尽份力,不仅是一种历练,一次成长,也是一种荣誉;是一种享受、一次洗礼、也是一种幸福。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各级领导对我的关怀,谢谢您对我的信任!
在边疆的日子我也想家,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我想家的时候,泪水不经意的会在眼眶里打转,我每个周也都习惯性的给家里打一通电话,母亲在电话那头总是絮叨父亲的身体不适,问我什么时间回去,新疆的天气怎样,今天是星期天咋过的等等,电话要挂的时候母亲总会补一句“注意身体,不要喝酒”。我的眼泪会情不自禁的簌簌的流下来。想家的泪不知多少次默默地在心中流淌,无数个清晨和黄昏孤单的走过,可是守土之责,援疆之责,让我铭记“援疆”使命,我努力的克服,并把这种孤独寂寞化作工作的动力,“我的眼泪不是忧伤,是歌唱,脆弱时梦想让我变得坚强”。
边疆支教的时间里,教学是工作,读书是生活,写作是沉淀。手捧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从那一行行无声的语言文字中我似乎寻找到荡涤心灵的话语,让我思绪飞扬。援疆一年,教学之余看书读报,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整理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坚持写作,书写自己援疆之感,把我的奋斗、成长的援疆情怀抒发出来,我在北疆开发报上发表了援疆情怀文章《把援疆时光铭刻在记忆中》,之后,又写了很多文章,如《远方的家》、《我要为你们歌唱》、《丰满的回忆》、《窗外》、《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援疆”我们又出发》、《我是朗读者》、《白杨礼赞》、《北国的雪》、《西行漫记》、《春回新疆》、《思念如絮》等发表在各级各类的报刊杂志上。我也被湖北援疆前指、兵团五师授予“优秀援疆干部人才”、“优秀援疆教师“”称号。通过自己的工作实力得到十堰媒体的高度关注,十堰日报记者对我进行了专访,就“援疆工作”深入报道,引起了家乡人民的关注,也为十堰援疆留下了珍贵的一笔。
回望过去的“援疆”岁月,我把兵团当作“第二故乡”,立足岗位,迅速融合,真情奉献,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与兵团教育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优异的“援教”成绩。一年的援疆之路,有欢笑也有烦恼,有梦想也有彷徨,感悟颇多,收获颇多——收获了和援友们真诚相待、相濡以沫的兄弟亲情(我和高明磊同志的援友情,一辈子的兄弟),收获了与当地学校同事(周珊、杨新华、杨恒林、邓建平、魏永平、孟老师、刘红梅、张为民等)相互信任、同舟共济的真挚友情,更是收获了我人生旅途中一份沉甸甸的心灵感悟。
古人云,“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既然选择了援疆,我就要肩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尽最大努力把这份工作做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年“援疆”路,一生“边疆”情,我会把这战斗的一年的美好的“援疆时光”铭刻在一生的记忆之中。
房县新闻网官方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58978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