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短视频文案 > 正文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设计的数据主义(壹):功利化最后一丝情感)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设计的数据主义(壹):功利化最后一丝情感)

△ 让我在中年危机之前,把真话都胡说出来△

今天这篇适合不知如何评估美学价值的灵魂

・一切感性的审美都可以量化吗?・

1st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设计的数据主义(壹):功利化最后一丝情感)

  这个世界在变,变得面目全非,让人无所适从。

  是的,当我们获取信息的工具空前牛x的时候,人类原有感知世界系统也在崩溃。

  过去我们如此共识:

  艺术,讨论的是人与内心的关系

  工程,讨论的是物与物的关系

  设计,讨论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设计的数据主义(壹):功利化最后一丝情感)

△ 读过达芬奇的方法论,会发现艺术的规律从开始就在 △

  所以设计有那么多的模糊地带,似是而非,暧昧不清。

  那些感性的,天资勃发的,诗人般的创意,让设计总带着一股神秘主义和不可琢磨的甜蜜,犹如爱情初涉人心。

  不过随着互联网设计思想渗透,诸多工具的产生,让我开始对此怀疑。

  我可以通过工具轻松的知道:

  每一个海报设计的转化率。

  谁看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多久。

  他们都是什么属性,有过什么行为,消费能力如何。

  在每个不同的海报投放渠道,不同的场景,传播率是如何的。

  多少人分享过,多少人形成了消费。

  以至于能算出我耗费海报设计的人工水电,准确的换回多少商业利润。

  或者我设计五种背景,五种字体,五种文案,通过机器学习不断的面对不同的用户自由组合,通过大数据+算法的方式,知晓面对什么样的用户该组合什么样的视觉。

  而我只需要根据算法的指示不停的扔元素进去就好了,让机器去自由尝试和组合,从而不断的提升效率

  --这件事情正在很多电商网站发生。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设计的数据主义(壹):功利化最后一丝情感)

△ 设计从来都是量化的,只是体验设计更接近人,难以捉摸△

  于是我终于意识到。

  随着我们能够不断的细化用户场景和画像,以及和设计的对应关系,就能把设计中那些暧昧的部分逐渐剔除。

  最终,我们每一个设计都是最高转化率的体现。

  假如我们足够NB,可以知道什么样的颜色刺激一个什么样的用户产生多少多巴胺从而形成转化,那这将是一个只需要计算即可得知结果的时代。

  设计是一个纯工程,与审美终将无关。

  换句话说,审美只是表象,而内在联系是每个人的生物逻辑与外界世界的对应。

  想到这,我坐在靠椅上有点难以接受。

  毕竟原来我做设计十几年,一直被嘲笑是“艺术家”,但现在可能真的要与艺术无缘,变成一个纯粹的设计工程师。

  设计在变的更高效,更技术化,更理性,更适应商业。

  只是,失去了一些趣味。

・设计师的机械宇宙・

2nd

  理论上,如果我们知道所有数据,而我们的计算能力又足够NB。那么我们将对任何设计问题都将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设计的数据主义(壹):功利化最后一丝情感)

△ 一段钢琴曲的背后,是精准的机械任务△

  这也就是过去的物理学中的“机械宇宙”的概念。

  所以换句话说,也许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一个完整自洽的系统。只是我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强,预知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无法计算和判断所有事情,但却通过能力的提升,无限的接近“机械宇宙”。

  其实我现在写过几百篇微信公众号。

  我大概看标题就能知道点击量会如何,看内容就知道转发量如何。

  这也是一个“计算能力”提升的变化吧。

  所以,本质上,每个设计都可以找到一个算法公式,去评定最终的效果。

  好了,很沮丧,是吧

  这是一个多么无聊的未来,一切都可预知吗?

  别担心,因为物理学还存在量子力学的存在,彻底打败了机械宇宙论。

  所以也许设计也还有其它变量打破必然?

  当然是这样,这个咱们以后聊。(来,击掌!)

  但可预知的是,数据化的拆分设计问题,确实能大规模帮我们提升设计效率。

・设计师,如何做・

3rd

  这些方法不一定符合我们学到的设计方法,但面对PM和老板,一定能清晰的把所有设计量化。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设计的数据主义(壹):功利化最后一丝情感)

△ 我可以拆分任何一个元素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的结论 △

  一、利用好工具,结构化你的设计。

  前面说过,随着我们感知数据的能力变强,一定会让我们更好的把设计拆分,并且计算出一个公式。哪怕是最感性的事情,都可以量化。

  随便举例,比如:

  品牌统一性为什么?

  设计统一性能带来品牌认知成本的降低,在广告投放的时候,面对用户形成更好的传播和购买转化率。

  海报设计如何评判?

  文案转化+背景图的氛围呈现转化+整体感受(色系、视觉元素、视觉导向等等)的转化的总和。

  控件统一性如何评判?

  控件统一所带来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任务失败率的下降与统一性带来的工程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收入转化和人力研发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以及少量的品牌认知带来的传播。

  界面下载动效的效果?

  界面动效所带来的用户放弃率的下降,以及动效所带来的传播营销可能的新增获益。

  等等等等。。随便举几个例子。

  我们每个设计放到商业目标去,随着清晰解构设计,量化目标,最终会形成一系列的公式,说明设计的价值。

  随着我们不断的深入知道更多数据,设计,将成为一个系统工程。

  而我们设计师就是能将这些工程和谐结合的人。

  二、理解商业的本身,将设计目标与商业融合

  商业的不同阶段,设计运营产品市场研发的目标都不一样。

  设计师如果想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公式如何与公司的使命结合,就需要了解自己公司完整的生意模式是什么。

  这样,用这种方法对接商业,我们就可以清洗的说出,老板雇自己的价值。

  为什么以前我们说不出来?

  很简单,因为数据工具不成熟。

  你根本无法测试各种设计的转化,各种细微数据和人群画像的特征。

  现在,设计师,你可以了

  你终于可以站在老板面前说:“用这个绿色,我保证转化率提升3个点,多赚100w”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设计的数据主义(壹):功利化最后一丝情感)

△ 别忘记,你在为系统解决问题,而不是表达自己 △

  三、设计永远是一个系统,当系统有需求,放弃自己。

  本质上,设计是一种帮助产品和用户更高效达成共识的工具。

  完成任务的共识,实现娱乐的共识,发泄情感的共识。所以每个设计师都应该像一个学理科的魔法师,躲在产品的背后,用一套逻辑,把自己的设计伪装成用户需要的那样。

  更高效的完成商业价值、企业使命、用户任务、以及情感诉求。

  你的设计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但在面对更大的企业选择和用户诉求的时候,应该让步给他们。

  一个系统,就是一套完整的契约逻辑。

  所以,契约最好就是准确且数字化的。

  那么我们也许要严重警惕“I think”,一个画家可以有个人喜好。

  设计师,请不要。

・最后・

Last

  这是我经历过无数次设计扯皮后得出的结论。

  当你和产品经理与老板说美学和情怀的时候,不如用商人和工程的思维去得到一套理论体系,帮助你能够借助各种新工具,让自己的创新如虎添翼。

  从UI设计以及诸多的趋势来看,设计的工程属性只会越来越强,而艺术也将变成哲学问题和人们越来越远。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设计的数据主义(壹):功利化最后一丝情感)

△ 世界上会多一种叫做猫型工程师的职业 △

  设计的角色可能会消失,变成美学工程师。

  在未来用户只做两件事:完成该干的任务,时不时的哄自己开心。

  而这两件事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一套流量+转化的系统。

  面对这个系统,抽取底层的数据逻辑。

  是我们功利化每一丝感性的最大价值。

  这大概就是我的数据思维。

  P.S:下一集,讲讲在这样的数据思维下如何创新。

  Hope U , Like it

  - 相辉先生

  绘麟社男主 | Dooky

  前百度、阿里设计总监

  现任滴滴、地平线、百度、墨迹天气品牌营销与UX设计顾问

  - 音乐

  Kiss of death by Tinsley Elles

  Blue jean blues by ZZ top

*/*

定期思考不绝对正确的

设计策略.品牌策略.读书策略.养猫策略

*/*

相关文章:

  • 【早晨创意设计联】865期 极简北欧风 | 越简洁,越有感-北京时尚设计广场2024-10-09 05:30:06
  • 客厅经典设计_这20款精美的客厅设计简直是我最想要的家!2024-10-09 05:30:06
  • 少见的人物设计,一次看个够-起点电影策划-人物设计叫什么2024-10-09 05:30:06
  • 135平现代风户型设计(135平后现代风格设计 就要这样低调奢华)2024-10-09 05:30:06
  • 少见的人物设计,一次看个够-起点电影策划-人物设计叫什么2024-10-09 05:30:06
  • 人物设计作品集_少见的人物设计,一次看个够-起点电影策划2024-10-09 05:30:06
  • 珠宝设计刘玫瑰(珠宝设计师刘蔓,艺术与设计并不冲突)2024-10-09 05:30:06
  • 提升设计功底方法(提高设计还原度!写给设计师的iOS前端教程(二))2024-10-09 05:30:06
  •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