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那些经时间淘洗的生活习俗,那些经岁月滋养的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智慧,是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是封存在光阴里的佳酿。一旦被启封,它特有的醇香就会让诸多文字竞折腰。近几年中考,有这么一缕暗香,正在浮动。2015年山西中考作文是,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作文。2016年山东烟台中考作文《我们的节日》。2016内蒙古包头市中考作文题则是记录难忘的节日。如此看来,传统文化风俗类写作正低调回归,暗香袭来。你,准备好了吗?
陈酿暗香袭,能饮一杯无?
——中考风俗传统类考题导写
文/郑宝琴
【真题回顾】
2015年山西中考作文题
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考场作文片段:
记忆中奶奶每年将猪头、猪蹄子整个煮好,正月初一清早装在饭筐子里,顶在头上去三里多路的黑虎庙敬神。弟弟八字硬特爱生病,爷奶听算命先生说要拜大石头为干爹,就选了河边房大个白火石为干爹,正月初一带着弟弟去给白火石磕头、烧纸、上香、祷告。后来发现弟弟身体依然不好,奶奶又求神拜佛,每年正月初一吃过饺子就领着我们姐弟跋涉十几里路越过天池岭到达三官的任家山敬拜观音。观音像跟真人一般大小,放在石洞里,香火很旺盛,四周挂满了红布,烧香还愿的排队,我们只顾磕头,不敢细看观音。过年有许多讲究,得弄清这一年太岁姓啥,大人叮嘱正月初一这一天尽量不要与太岁同姓的人说话,不许说“坏了”“完了”“碎了”等词语,把辣椒要说成“红菜”。我十二岁时奶奶去世,我的童年结束,一切温馨的繁琐礼节也没人再坚持,过年变得空寂悲伤。
高分点评:
传统节日,因为其特有的仪式而大放异彩。大年初一将祭品顶在头上敬黑虎神,拜干爹,敬观音,知道太岁姓啥,说话特有的计较等“繁文缛节”,是过大年的地方特色仪式。作者不厌其烦,细细写来,真实可感,年味醇厚。
【子题分析】
1.逐渐遇冷的传统节日
对于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来说,似乎每一个人都很清楚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双“十一”,但很少有人能完整地说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在叫好称快之余,你是否也开始关注“节气”这个熟悉又陌生、古老又现代的词汇?是否也在叩问那些同样被冷落了的传统节日?步履尽管匆匆,只需偶尔放慢脚步,那些传统的节日正在和“洋节”庄重并行,需要你温柔以待。
直击中考:2016年山东烟台中考作文:我们的节日
审题引导:节日,是对过往岁月的敬重。它能得以传承,是这个日子曾经的丰厚。节日,因人而异,因一群人而异,因地而异,因一方水土而异,可供选择的材料非常多。但关键词在“我们”,这“我们”可以是本我,这是第一重看山是山的境界;也可以是非“我”,万事万物都可以是“我们”,能创新出奇;还可以是“真我”,摒弃杂念,叩问内心。
考场范本:
端午早晨浅浅的阳光是奈何不了露水的,倒是露水,敞开胸膛,接纳穿透她的每一缕光线,折射出阳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然后脉脉地,投身于彩虹的梦里。端午所有的情愫,都含着艾香,蕴着露水。若谁家小孩子八字硬,就会在端午这天清晨,选一个岔路口,摆上香案,等待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只要是第一个来到香案前的,就成了这家小孩的“露水干大”,不光是人,猫、狗都不例外,有时石头、树木花草也会有这份荣幸。这些“干大”们,会给那些猫娃子、狗娃子、石娃子、树娃子遮灾避难,全是露水赐予的缘。
2.保护传统习俗
习俗,习惯,风俗。数千年的历史沿袭,深入骨髓,融入血脉,成为生活的部分。大年小年,阖家团圆,送神祈福;清明踏青扫墓,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端午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花前月下,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中国传统节日多,节日的习俗也不少。每一种习俗,都是文化的积淀,所以传统习俗类考题常常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类试卷上。命题者希望用这种方式提醒在城市空中长大的孩子们,不要忘了古老的、传统的、靠言行举止传承的文化。
直击中考:2015届广西柳州中考题:请以“坚守”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审题引导:“坚守”一题,可叙可议。如占有材料足够多的话,一一铺排,“坚守”中可见力量之博大;如擅长讲故事,可以学习《植树的牧羊人》的笔法,从容道来,坚守之中,真情汩汩流淌。大凡能被坚守之事,均已成业,成习,成生活之必需,或是物质,更多的还是精神,是文化。坚守的人们,岁月卸去他所有的浮华,只留从容,淡泊,熠熠生辉。
考场范本:
“年蒸”可是个大工程,油包子多少个,实疙瘩多少个,糖包子多少个……每一种的数量都要基本均衡,因为拜年时哪一家该送什么样的馍馍,送多少个都十分讲究!常常一蒸就是一整天,个个都要点上洋红洋绿。家里的笸篮装满了,簸箕装满了,竹笼也装满了。正月过半,基本少不了多少,但大都变了颜色变了样,东家的大一点,西家的黑一点,以后逐渐消失在未来几个月的拌汤和糊涂汤里。尽管城里的馍馍店里早有各种各样的“年蒸”,可外婆还是愿意在年前的某一天,烧大锅水,架上好几层老式笼屉,一样儿一样儿蒸好点清。
3.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习俗,以节日为载体,凝聚文化。不仅彰显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作家冯骥才说过:“现在要紧的是,怎样做才能避免把传统扔得太快。太快,会出现文化上的失落与空白,还会接踵出现外来文化的‘倒灌’和民族心理的失衡。”保护传统,传承文化,寄希望于当代中学生们,用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引起重视,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直击中考:中考一模作文:寻(旬)年
审题引导:“旬”为旬阳,是陕西安康的一个小县城。小县虽小,却历史悠久,西汉置县。县城虽小,却巧夺天工,境内旬河一弯汇入汉江,弯成了天然太极,故有“中华太极城”之美誉。年的故事,年的味道,渗透在这座小城的皮肤纹理,隐藏在小城的万家灯火之中,寻找,旬年的故事,旬年的习俗,旬年的文化,真实的记录,为了更好的传承。
考场范本:
过年我请你吃八大件子!这八大件子说的就是古镇蜀河八大件。
全套的蜀河八大件为八凉八热,八荤八素。开席上八凉,即四荤四素。四素为当地时令蔬菜,必有青白二色,绿色为尊。四荤以牛肉和动物肝脏为主。吃时将凉菜放入中间空盘,浇上调好的汁水,称之为和菜。热菜四汤四炒,在凉菜之后,按一汤一炒顺序呈上。八大件的主次设置讲究长幼有序,桌为方桌,四方八人。厅堂门对处为上席,置椅子两把,左为大、右为小,其余三方搁长条大板凳;正对上席称下席,坐两位主陪,左右各坐两位辅陪。开席,饮酒,上菜,必须由上席发话动筷,大家方可开吃、慢饮。(旬阳考生刘宇轩)
4.处境尴尬的历史古迹
记得当年去凤凰古城的时候,《捉妖记》正在各大影院上映,古城窄窄的街道,有不少卖萌草的。与此同时,西安古城回民街的各色小吃摊点中间,这种萌草也和胡巴一起同步受追捧。古城,古镇,古街,古建筑等这些历史古迹敌得过时间的冷清,能否消受世人的热捧?我们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千年孑遗,它得益于光阴的恩宠,记录下世事的沧桑,请千万不要给予它太多的附加——被开发、被仿造、被破坏!不要让它现在的隐忍,成为我们的遗憾痛心。
直击中考:2016年湘潭市中考作文:的记忆
审题引导:“的记忆”,重要的部分是所补写的词语或短语,行文时,紧扣补写词语和“记忆”,才能更好地切题。选材上,写作空间很自由,但真正能够打动阅卷老师的,一定是生活中体会最深的,最为独特的记忆。行文上,可巧选角度,可以小见大。不过,如果能够用文字还原真实场景、用真情诠释独特记忆,那其他的技法,就画蛇添足了。
考场范本:
记忆中的老街是初秋午后醉人的吆喝。风不冷也不热,风儿用它的爪子轻轻地搔弄你的脸,鸟鸣声在树尖沙沙传入窗纱。此时此刻一声响彻云霄的吆喝会唤醒老街,“磨剪子嘞—戗菜刀—”,如一片松涛在风中舒卷不定。此后,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吆喝汇合成一首小野丽莎民谣,悠扬婉转。“小钵子甜酒——”“老面馒头——”那种种吆喝似乎是老街一路成长的伙伴,形影不离。
记忆中的老街是炎夏缝纫机嗒嗒作响的兴奋。南风掠过山岗,天空闲守在窗台上,阳光流泻了一地。外婆又开始给我缝制花裙子了,缝纫机的梭子在老街里时时作响,嗒嗒嗒,嗒嗒嗒……(湘潭一考生)
【考场误区】
误区一:对“风俗传统”的历史记忆不清
回溯传统,仅过年而言,就有守岁、祭灶、掸檐尘、老鼠做亲等习俗。春节之后,更是有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等等“土节”,均有特定的习惯和说法。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也有不同的节日问候语。“恭喜”“快乐”等不是万能的。就像冬至节,都说冬至快乐是不妥当的。冬至节有祭拜活动,和清明节、端午节一样,祈祷安好才为妥当。
错例展示
冬至啦,包饺子咯!妈妈老早就准备好包饺子的材料:白菜猪肉馅儿,圆圆的饺子皮。爸爸也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包好的饺子围成了圆形,妈妈还忙里偷闲地给这饺子队形拍了照片,说是要发朋友圈晒晒。
饺子出锅,爸爸又开始他的科普时间啦——“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习俗可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才留下的。妈妈这边呢,一边吃饺子,一边发图,“这张好!乖,看看!”原来是饺子摆成的“冬至快乐”,这冬至节,都快成饺子节了。
名师纠错:冬至冬安!是冬至最妥帖的问候。冬至节的多种习俗被简化,传统节日魅力在减小,传统节日文化正在逐渐缺失。
误区二:对风俗传统的全盘否定
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曾经引发过热议。不少考生因为缺乏风俗传统文化的认知,总觉得那些慢条斯理的繁文缛节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了。因为偏见和不懂得,所以怠慢,所以嗤之以鼻,觉得风俗传统是一种羁绊,束手束脚,是一个包袱,让人负重前行。岂不知,一旦懂得风俗传统的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些风俗就一定不会庸俗!
错例展示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这爆竹就是鞭炮。一个男孩子,过年不放放鞭炮,那简直不叫过年。去年才在城里买了新房,说头一个年要在新房子过,这什么规矩啊!没办法,城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今年终于可以回老家了,早就央求爸爸给我买了各式各样的花炮,邀上小伙伴,准备大干一场了。可一向疼我的奶奶发话了:“伢崽,要放炮倒是行,没有出行之前,就只能在自家院子里放!还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我的天啊,这么多规矩,还过年不!
名师纠错:过年出行,图的是出行顺利;说话讨喜,也是为了吉祥如意。这些“规矩”细细品味,是幸福而不是麻烦。
误区三:为了迎合考题,对外来文化的全盘否定
不可否认,外来节日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它特有的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节日logo。比如平安夜包装精美的苹果,情人节的巧克力玫瑰花,圣诞节的圣诞树圣诞老人,和中国节日文化的含蓄内敛,仪式标识不够明确相比,年轻人可能会更多地倾向于洋节。但在考场中,那些少年不光会“为赋新诗强说愁”,也会为那点分数迎合阅卷老师而不说真话。
错例展示
当情人节的玫瑰香弥漫了古城的大街小巷,谁还在七夕之夜遥望星河,期盼虹一样的鹊桥?当圣诞节的彩灯点点,装饰了无数楼宇,谁还在元月之时等待月上柳梢头,蓦然回首?当巧克力、咖啡已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最爱,谁还会惦记着走过外婆桥去吃那桂花糕?
我无法燃起平安夜的烛火,我期盼除夕之夜的爆竹之声;我若感恩,一定不是在什么感恩节,而在新春之时拜年祝福,西餐纵使再美味,也难敌水饺的热气腾腾……一切都因为我黄皮肤黑头发的信仰!
名师纠错:南瓜灯也可以和中秋之月相得益彰,钟情于除夕夜的爆竹声,亦可以享受平安夜的烛火。传承不老,历久弥新。
【素材卡组】
经典类:抓住丝路上的文化符号一一再走丝路(节选)
肖云儒
丝路上有许多文化符号,象精神路标那样,标记着人类文明在交流中形成的相似性和共同性。
两年前,我在撒马尔罕列基斯坦广场的一个经学院的旅游品商店,见到过三个一套的陶制工艺品,一个是中国的貔貅、一个是印度的大象、一个是中亚的骆驼,我非常兴奋,感到其中有着中华文化、中亚文化、天竺文化三大文化在丝路上交流、互融的强烈信息。此次在去布哈拉途中参观了格斯杜温陶艺厂,在展厅中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中国龙,三头的,舞成三折的,卷成圈式的,昂头翺翔的。知名陶艺艺术家阿不杜拉在一旁笑着说,这来自东方,中国龙!我的心也在笑着。
在丝绸之路上,这样的文化符号很多很多,不但沉淀于历史之中,更不断在今天和今后陆续地发生,成为丝路文化新的热词和新的景观。
素材关键词:丝路 文化符号 交流
热点类:《百鸟朝凤》的尴尬与困境(节选)
曹洪蔚
《百鸟朝凤》是一部讲述关于传统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故事的电影。少年游天鸣投奔唢呐匠人焦三爷拜师学艺,历经种种磨难,成为唢呐艺术的传承人。然而,时过境迁,市场大潮的冲击、洋乐队的出现使传统的民间艺术难以为继,唢呐班在与洋乐队发生了一次强烈冲突后解散了。
《百鸟朝凤》试图通过这个故事传递这样一个朴素的价值观:传统民间艺术虽在时代变迁中已日渐式微,但仍有一些乡村匠人在明知市场前景迷茫的情况下选择传承和坚守。正如焦三爷所言:“黄河岸边,不能没有唢呐,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儿里的人,才能拼着命把唢呐传承下去。”正是像焦三爷、游天鸣这样一些人带着对匠心精神与文化基因的传承使命,用坚守表达着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
素材关键词:唢呐 传统 民间艺术 坚守
传承类:“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源自网络
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余世存在《行夏之时》中写道:古人把五天称为微,把十五天称为著,五天多又称为一候,十五天则是一节气,见微知著,跟观候知节一样,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
岁岁年年,轮回不止。对生活的探寻,对时间的敬重,在岁月里水乳交融,勾勒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项中国原产的记历方式,使用时间已经超过了两千年。无需借助数字,仅以气候、物候划分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第一批诞生的节气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公元前20世纪,中国人通过观测星象确定了这四个节气,继而他们又观察到日月、植物的生长……最终,二十四节气诞生了。
素材关键词:节气 中国原产 申遗
【实战练兵】
模拟考题
俗,百度汉语上的基本释义为:1.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2.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3.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请以“俗”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立意
“俗”的三种解释,学生手头积累材料最多的,最容易着手的,应该是前两种,写自己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类的,第三种解释也可以通过一组材料对传统的习俗发表议论。但都要选材生活,往积极健康、有意义的主题上走。写好此题,要注意挖掘内涵,扩题深入,仅从表面做文章,就会泛泛而谈,要化大为小,学会聚焦,有内涵也有深度;对自己所选之“俗”要能够深入了解,不仅知其仪式,更要解释其文化内涵,于细微处见功力。
佳作呈现
年猪
文/郑冉淼
冬至之后,农村就开始杀年猪了。
杀猪在农村不算是稀奇事儿,可杀年猪例外。屠夫要提前预约。万事俱备,就单等屠夫递刀了。这一刀是最见屠夫功力的,也是主人家最为看重的,据说,递刀顺不顺畅,血流得旺不旺,猪嚎叫声音响亮与否等,是关乎这一家人来年运气好坏的。
烧好的水一桶桶的倒到大木缸里,很快地,猪就在水雾缭绕的木缸里褪去毛,白白净净地被两根木杠架在了木缸上了。这时候屠夫会在后蹄尖,切开一个口子,把年猪吹得鼓鼓的。每次这时,我都会对这个吹气的人肃然起敬,仿佛他就是杀掉蒲松龄《聊斋》里的那只狼的英雄。
猪出缸后,主人家会在下猪头前,焚一柱香,放一鞭炮,这是年猪才有的特殊待遇。简单的仪式之后,屠夫解猪就开始了——
先在背颈处划一刀,这时候在场的人都要把手指伸进去检测一下几指膘,像是检测粮食的成色。砍肉的一组把肉分割成块,正肉,坐臀,猪蹄。处理猪下水的一组则把从肠子边摘下来的水油套在板油上面,像是穿上了一件质量上乘的蕾丝外搭。
过年前的那锅肉里,要煮猪头,猪尾,正肉,就是不能煮骨头,寓意为有头有尾,不煮骨头大致是怕别人说穷的梆梆响,这响声,和敲击骨头的声音很相似。
年夜饭里,猪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砧板肉则是熏腊肉本色上演,五花肉一般不腌制,加上玉米粉、红薯做成粉蒸肉,夹入煮好的绿豆裹上蛋清淀粉,或蒸或炸就成了夹沙肉,猪肚猪肝猪蹄猪耳提前卤好,凉拌的爽口,下酒最好;硬肋上的肉,肥肉多,瘦肉少,最适合上笼蒸……
冬至之后,我还在小城的街头,听不到季节深处的那一声猪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摊位前——“大骨,八块!纯瘦肉,要了十六!排骨,这直排,美的很!”摊主一边用磨刀器磨着刀,一边招呼,那金属摩擦的声音,让我想起,古城墙下,那个丢进破碗里的钢镚。
名师点评:紧扣“年猪”这一年事,写杀年猪,吃猪肉的种种习俗,不吝笔墨,细致描摹。就是为了结尾处的一声叹息!快节奏,商业化,让《百鸟朝凤》的唢呐遭遇尴尬,这些习俗呢,又该去向何方?大城市,小城镇,还是正被城镇化的农村?
作者介绍:郑宝琴,陕西省旬阳县城关二中语文老师。本文于《作文素材》2017第3辑刊载。
第103期【湿地秦风】陈酿暗香袭,能饮一杯无?
策划:秦风编辑部
执行编辑:郑宝琴
校对美编:张丽 鲁侃
审 稿:姜凌鸽 何定琴
微信制作:尹东
初识蓉城情难忘,再会宜昌谊更深。2017语文湿地教学研年会申办开始啦!
关于申办语文湿地教学研年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