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满分作文》
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第1课
以事为线脉络明
我们的满分作文分五步,审题、选材、结构、过程和成文。满分作文一学就会,只要跟上老师的节奏,走过五步,文章自然天成。
俗话说:“不怕不做,就怕选错。选择大于努力,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相信你的选择,选择你的相信。
一、审题
五年的小学生活以来,我们参加过多少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呢?精彩又难忘的活动,或生动风趣,或别开生面,或使人茅塞顿开……请你选择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以《______的______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确定文章的线索,注意围绕活动有条理地叙述。
你从题目要求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写活动。写事的作文。
从哪一句话获得这个信息?是不是在题目要求的最后?
很多情况下,题目要求中前面的内容几乎都是给我们描述一个环境、一个场景,引起我们的回忆和共鸣,然后再表明习作的具体要求。那么,是不是我们可以不看题目前面内容,直接看最后一句呢?答案是否定的。
不是不要看,而是不当作重点看。前面的内容给我们某种提示和启发,尤其是当我们想不到写什么时,可以返回去读读前面的几句话。
现在我们来捋一捋这么长一堆文字的大致意思。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是一篇( )的文章,是一篇( )作文,写( )参加的( )。
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写(我)参加的(一次活动)。
“活动”可以包括哪些呢?“活动”是老师不停地讲课吗?
当然不是,活动应该是孩子们唱主角,老师可以当观众。这里老师友情提示,“我”必须参与这个活动中。必须是第一人称。
我们审题其实就是三个环节:定体裁、审范围、找题眼。
再次提醒,如果文中出现“还有一回” “又有一次”这样的话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我们题目已经明确了这是写“一次活动。”
这次作文的题眼在哪里呢?我们在横线上补充的内容就是题眼。你准备补充些什么呢?
“确定文章的线索”怎么理解?
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人物,也可以是某种感情、人物的某种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还可以是某个悬念、某一矛盾冲突等等。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常以事件作为线索,这就是以事为线。这次作文就是以活动为线索记叙。
这样的文章怎么选择材料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把“布”变成“衣服”的问题。下面进入我们五步作文的第二步——选材。
二、选材
1. 确定事件(什么活动)
由前面的审题环节我们已经确定这次为写事作文,对于这个“事”有限定吗?是什么?活动只发生在学校吗?还能发生在哪里?
“活动”可以发生在学校,当然能走出校门发生在家里,在小区里,在公园里,在广场上……
现在,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搜一搜!确定你要写的那次活动。
2. 写清事件(什么过程)
写事作文必须交待事情的过程。也就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写事作文的关键。那么,对于活动的过程,我们应该写什么呢?针对你刚刚选定的活动来说一说。
3. 表达情感(什么感受)
自己亲身经历一次活动,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回想一下,你参加完刚才确定的活动,有什么感想?
以事为线脉络明选材诀窍
事件+过程+感受
下面,看看这个小作者怎样选材:
事件:红领巾爱心义卖活动
过程:“我”买玩具猫
感受:难忘 做个有爱心的人
光听不练假把式。你也从你的活动材料里寻找可以做成漂亮衣服的那块布吧!
说说你的选材吧。
事件:
过程:
感受:
三、结构
找到了做漂亮衣服的那块布,怎么做衣服呢?我们现在就描摹画样,勾勒它的大致结构。前面提到了,只要跟着老师的思维,一步步地走,总会有收获。
难忘的义卖活动
第一部分:点明义卖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第二部分:学校举办义卖活动;
第三部分:“我”买玩具猫的经过。
第四部分:义卖活动激励“我”做个有爱心的人。
用你前面选材的内容,建构一下文章的结构吧!
______的______活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以事为线脉络明结构诀窍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过程
研究过文章结构安排的诀窍,接下来老师再教你两招写好这类作文的绝招:
活动是根线
线索就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哪些事物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呢?以感情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句话、某种行动为线索……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以事件为线索”,以事件为轴心来展露事件的全貌,这是一种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常用的线索安排方法。
运用“以事为线”时,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 写清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起因、经过、结果”这三点是不是很熟悉?它属于我们原来讲过的叙事作文的什么呢?对!就是记叙文六要素中的三要素。这样说来,我们以事件、以活动为线索安排文章是不是就不那么困难了?甚至是小儿科了?写好活动的起因、发展、结果,让读者对活动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才能理解文章蕴含的意义。
例如《老三界》一文,是以红军翻越老三界的过程为线索来写的,使人既能从中了解红军翻越老三界的经过,又能为红军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动。
2. 人、景、物等均不得离开事件这根线。
《老三界》中,作者在山腰半夜醒来所见所闻的景物描写,目的是在写翻越老三界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情绪。
在叙述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地点可能不止一处,要注意在事情叙述中地点的转换,其地点的转换要与事情的过程相吻合。
我们跟着老师在校门口坐上一辆车出发,向我们这次郊游地点梦幻岛前进。
梦幻岛到了,大家迫不及待下车冲进了大门。
我跟着人猿泰山安全地回到了起点。
以上内容中地点的转换都是围绕《难忘的郊游活动》展开。
顺叙好安排
以事件为线索的文章以什么方式叙述呢?顺叙,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是再好不过的方式。这是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叙事方法。事件脉络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全文以“寻找和运送特效药”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来逐步展开,通过“找药” “送药”联系起多方面材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使用顺叙法,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要详细写,其中事情的经过要多花笔墨,写得最详细、最具体,做到重点突出,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才能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怎样把活动写详细、写具体呢?
写事离不开写人,写活动离不开场面。
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此外,还应注意把握场景、写出气氛。有热闹的,有冷清的,有欢乐的,有悲哀的。按照活动进行的过程来叙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绘的场面的特点。
以事为线脉络明表达诀窍
以活动为线索 +顺叙的叙述方式
五、成文
经过了审题、选材、结构、过程这四步,怎么走好成文这最后一步呢?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环节,就是先补充完整题目,再按照结构安排,将材料进行组织整理,运用讲述的表达诀窍——以活动为线索,按照顺叙的叙述方式来组织文字。下面我们来看一篇范文。
难忘的义卖活动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跳楼价,亏本大甩卖啊!”
课外铃声一响,操场上就响起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砍价声。(点明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我们正在举行“心系山区红领巾爱心义卖活动”。(活动的起因)
瞧,每个摊点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个“摊位”摆卖的东西各式各样:毛绒玩具、文具、杂志、书籍……同学们有的用变魔术来招揽顾客;有的热情地拉住顾客推荐商品,生怕放走一个客人、错过一桩生意;有的忙着收钱找钱……锣鼓声、叫卖声、欢笑声响成一片,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看着别人一个个抱着自已喜爱的东西走来走去,我的手也痒痒了。我来到二年(2)班的摊点前,看中了一只玩具小猫,这只小猫圆圆的脑袋上嵌着玻璃一样的大眼睛,背上的毛色黑白相间。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它了。
一个小男孩举起它问:“大哥哥,九元要吗?上个星期花39块钱买的呢!”不等我回答,那孩子继续说,“你看你看,多新啊!”虽然贵了一点,但是为山区小朋友献一份爱心,也值了。我捧起微笑的“小猫”,仿佛看到了山区小朋友在对我微笑。(活动的经过)
一转眼,活动结束了,我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数着钞票。虽然大家都亏了几十块钱的本,可都很开心,因为哪怕是一角钱,也是为山区孩子献出的一份力量。
献爱心义卖会成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活动。它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和能力,更教会我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活动的结果与感受)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呢?
以学校的红领巾义卖活动为线索。
这篇文章的开头与一般写事文章交待时间、地点、人物等有什么不同?
文章开篇以先声夺人的方式,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引发了悬念:在卖什么呢?为什么学校里要卖东西呢?
我们刚才在过程步骤里提到表达诀窍,谈到了在顺叙方式叙述活动时,可以加进场面描写。那么,请找找这篇文章中的场面描写。
刚才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和气力,不仅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满分作文的第五步,而且将前面的几个步骤,尤其是过程环节中的表达诀窍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讲述。你们在写写文章时,可一定要运用哦!
好,再次迎接更大挑战的时间到啦!请你来划分文章的结构,找出下面文章的线索。
有趣的游园活动
元宵节那天,社区在广场上为居民们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游园活动。( )
节日的广场更是热闹非凡,好一番热闹的景象:大红灯笼高高挂,“迎元宵游园活动”的横幅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喷泉也唱着它那动听的歌曲,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气。游园活动的项目还真不少:激光射击、金猴藏福、投飞镖、猜灯谜、套圈、夹玻珠、呼拉圈……( )
我来到了热闹非凡的贴鼻子活动现场排队。我一边排队一边到处看。突然,我竟然发现左边那个要贴鼻子的地方,正巧有一条裂缝。这个惊人的发现使我一下子兴奋起来。我目测了一下,那条缝的中间正好是贴鼻子的位置。这个发现让我一会儿数一数前面有几个人,一会儿又数数儿。终于轮到我们啦 !
这时,一位阿姨让我和另外两个小朋友用一块红布蒙上眼睛,又让我们在原地转三圈,才把“鼻子”分给我们。我明白现在我的目标不是贴鼻子,而是要摸到那条缝。我用手指在黑板上小心翼翼地移动着,不多时,那条缝被我摸着了。我开心极了,毫不犹豫地把鼻子贴了上去。我立刻把红领巾解开一看,不由得欢叫起来:“哇!贴准了,真棒!”下面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再看另外两人,一个贴在耳朵上,像戴了耳环,一个贴在了嘴上,像个丑八怪,引起了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 )
贴鼻子的游戏结束了,游园活动也结束了,可留在我心里的不仅仅是一份喜悦,更多的是给了我一份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索的空间……( )
回想刚才我们划分结构的方法,这里的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呢?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跟着老师重点学习了满分作文的五步法,学习了写活动类作文的三个诀窍:
我们一起再记忆、巩固一下。
以事为线脉络明选材诀窍
事件+过程+感受
以事为线脉络明结构诀窍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以事为线脉络明表达诀窍
以活动为线索 +顺叙的叙述方式
七、名家欣赏
我们小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来写以活动,以事件为线索的作文,那些大作家们会不会也以这样的方式写作文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名家名篇欣赏》。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也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回忆长征,学习长征精神。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老山界》。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山路最陡的雷公崖 “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它是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这篇文章就是以红军翻越老山界为线索,以顺叙的方式展开叙述的。
老山界
陆定一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次又要停下来。
…………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回头看队伍,没有团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这篇文章长达33个自然段。老师进行了摘选。长长的文章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暗示翻越老山界艰难。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交待翻越老山界的起因和要求。
第三部分(第3-32自然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体。
第四部分(第33段),成功翻越老山界,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八、作业布置
五年的小学生活以来,我们参加过多少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呢?精彩又难忘的活动,或生动风趣,或别开生面,或使人茅塞顿开……请你选择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以《______的______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确定文章的线索,注意围绕活动有条理地叙述。
大作家也是这样写文章的,那么我们更有理由按照老师今天讲述的方法和诀窍来写出我们的好文章来,是不是?还记得我们满分作文的五步法吧?完成作业之前,要好好回顾老师今天的授课内容,尤其是那几个诀窍。我们正翘首以盼你的第一篇作文哦!
摘自《满分作文》
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我们是
作文导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