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跟着《绿野仙踪》学作文
主讲老师:果果老师(全国金牌讲师)
上课日期:2月1日、3、5、7、9、19、21、23
上课平台:腾讯QQ
小学帮创办的《跟着名著学作文》,在欣赏名著的过程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名著,在阅读中进行深度剖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价值和教育意义。让阅读与写作并行,阅读不再枯燥,写作也有了思路,让孩子们对写作充满了信心和热情,老师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小小名著家”。本期课程选用的名著是《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所著童话系列故事。最早出版于1990年5月17日,故事环绕奥兹国的历史,由《奥兹国的魔法师》开始,讲述了一个名为多萝茜的小女孩在奥兹国和狮子、机器人、稻草人追寻勇气、善心和智慧的历险故事。
本期课程的主讲人是刘老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所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有着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普通话标准,善于与学生沟通,热爱教育行业,对作文教学有着独特的见解,期待与学生共同进步。
教师宣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作,跟要让学生爱上写作。
课程目标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掌握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取其精华,学为所用,自己创作“名著”。通过对名著的解读,使学生不仅在文学水平上得以提升,更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第一讲:用文字“画”出风景画。
1.授课学时:1学时,40分钟。
2.教学目的:(1)通过对名著中写景状物片段的赏析,使学生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2)积累名著中描写景物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景物的观察能力,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以及观察景物的逻辑顺序能力。
4.授课内容:(1)教师指定一特定景物,让学生口头描述此景物的特征。
(2)具体赏析名著中《美丽的瓷城》等文章,讲解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3)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师带领学生重新描述开篇指定的特定景物,使之描述更具画面感,内容更加鲜活。
5.作业布置:以《我的卧室》为题,进行片段描写。不少于100字。要求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第二讲:巧设铺垫,利于突出中心。
1.授课学时:1学时,40分钟。
2.教学目的:(1)掌握铺垫在作文中的作用以及类别。
(2)学会使用铺垫手法。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正反联系的分析能力,以及在写作中表现事物中心内容的技能。
4.授课内容:(1)介绍在写作中,什么事铺垫手法,以及铺垫的种类。
(2)以《龙卷风来了》为例,具体分析名著中铺垫的作用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5.作业布置:以《冬天的第一场雪》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300字,要求开端使用铺垫手法,先介绍下雪前的场景,以及人们对冬天第一场雪渴望的心情。
第三讲:细节描写使文章更灵动。
1.授课学时:1学时,40分钟。
2.教学目的:学会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的描绘。
3.能力培养:俗语讲“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学生描述细节的写作能力,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4.授课内容:(1)介绍细节描写的分类,如人物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等,感知细节描写的概念,了解其种类。
(2)如何写好细节,细节描写得越成功,文章越有魅力。
(3)分析《搭救稻草人》中的细节描写。
5.作业:将下面的内容进行扩写,加入细节,使之具体生动,字数不限。
(1)房门打开了,母亲给我送来一杯热水,我喝了起来,感觉自己好幸福。
(2)闹钟响了,我一看表,要迟到了,洗漱完,就背着书包走出了家门。
第四讲:人物外貌描写要有侧重点。
1.授课学时:1学时,40分钟。
2.教学目的:外貌描写要抓住被描写对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突出人物的特征,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重点的能力,以及描绘人物特征的写作能力。
4授课内容:(1)让学生自我描述外貌特征。
(2)具体讲解外貌描写包括哪些部分。
(3)赏析《孟金奇人》等文章中外貌描写的侧重点。
(4)积累名著中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好词、好句。
5.作业布置:片段练习:我的_____(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选择一位身边熟悉的人物,对其进行外貌描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100字。
第五讲:动作描写使画面更生动立体。
1.授课学时:1学时,40分钟。
2.教学目的:(1)通过对被描写对象详细而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示其内心活动,性格特征。
(2)通过动作描写,塑造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准确使用动词的能力,以及描绘动态情节的写作能力。
4.授课内容:(1)与学生畅谈体育课上的活动,如打沙包、跳皮筋等游戏,总结游戏中的动作环节。
(2)写作中,如何进行动作描写。
(3)动作描写中,如何准确运用动词。
5.作业布置:(1)在横线处填入准确的动词:
上课铃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我还没回到座位上。这时,老师走了进来,我立马____(缩、弯)下身子,直向座位____(走、跑)去。然后____(直、扭)起身子,____(放、拿)起课本,____(提、竖)起耳朵,认真听起课来。
(2)片段练习:观察妈妈做午饭,描写出妈妈做午饭的过程,内容详细具体,语句通顺,字数不限。
第六讲: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1.授课学时:1学时。40分钟。
2.教学目的:学会设计合理的故事情节。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授课内容:(1)赏析《危险的罂粟地》中的情节安排,曲折的情节扣人心弦。
(2)在记叙事件时,如何设置悬念。
5.作业布置:摘抄一篇题为《一场虚惊》的作文,写出文章的曲折的情节有哪些。
第七讲:预习三年级下册课本《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授课学时:1学时,40分钟。
2.教学目的:(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3.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4.授课内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字词。
(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5.作业布置:摘抄本课重难点字词,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第八讲:预习三年级下册课本《画杨桃》。
1.授课学时:1学时,40分钟。
2.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像……而像……”等词说话。
3.能力培养: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能力。
4.授课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解本科重难点字词。
(3)具体赏析课文。
5.作业布置:摘抄本课重难点字词,用“不像……而像……”造三个句子。
END
编辑:小学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