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发榜当天,黎雨佳被兴奋的父母一把抱住久不松手。无他,只因她的高考总分达到了720分之高。
高考成绩单:语文136 数学150 外语144 理综290
理科720分!!曾经参加过高考的人应该都知道,高考满分是750分,理科分数会普遍低于文科。而这个小姑娘,理科居然就能考到720分,数学还还还···还是满分!!考神啊!!!
更夸张的是,黎雨佳曾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这在很多985.211学校都是加分项。而在高考前夕,黎雨佳曾被清华领军计划认定为优秀,可以降30分录取。也就是说,如果这姑娘报考的是清华大学,她的成绩单就将被清华招生部门默认为750分······此刻,我膝盖一软,差点跪倒直呼:文曲星转世!洪福齐天呐~~
成绩单被媒体曝光后,无数网友看傻了眼,直呼:考神爸爸!
对于这样的成绩,父母表示还是有点小惊讶的“综合模拟考试成绩和估分的情况,我们晓得她有这个实力,但是没想到这么高。”
黎雨佳本人则淡定的表示:我的实力我清楚,考成这样不意外~
在状元的世界里,“刷题”是一件比刷游戏副本还有趣的事。
无聊?拿两套题出来做呗~
黎雨佳说,她特别享受“刷题”的过程,“有时候很无聊,就拿两套题出来做呗。”
很多人反对题海战术,但黎雨佳看来,没有足够练习,没见过足够多的题型,在考场上必然是没有相应自信的。
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话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样适用。通过媒体对全国各地高考状元的采访,我们可以发现,状元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惊人的相似,大部分都会从小培养孩子以下几个学习习惯。
1、不放过一个错题
面对高考少不了要反复做题,但是高考第一名都说不会疯狂刷题,而是做一定量的题,然后对做错的题进行分析、总结。几乎每一个高考第一名都提到自己会整理一本错题集。
广东高考前十名的贺贝奇就说自己从高一开始,就把错题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重点、难点,记录在笔记本上,有不明白的题就一个一个问老师,一问就是两三个小时。经过三年积累,记错题的习惯对她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有很大提升。
做题不在量在质,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OK掉,你就无敌了。
2、缠着老师问问题
这个习惯,让从小就不爱问老师问题的小编自己非常尴尬···
几乎99%的高考榜首都是下课“缠着”老师的人。有的是有课堂上的问题、或者有不会做的习题找老师解答。这个和分析总结错题是一个道理,学习不能一知半解,这样知识点才能牢固。
贵州高考理科第一名李旭杨说的很精辟:“对于知识点上的漏洞,千万不能小视。它们跟臭氧层空洞一样,不及时补足,将会越来越大,最后变得无从补起。”
现在很多学生都很害羞或者不屑于和老师交流,硬生生把本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老师拒之门外。so,作为一个血淋淋的错误示范,学渣小编很诚恳的告诉各位还没参加或正在准备来年高考的学子们:没搞懂的问题和学点一定要去追问老师!!!一遍不懂就再问一遍!!!问到懂为止!!!记住!你是交了学费的呀!!!!!!
3、坚持做目标规划、时间管理
高中学业非常紧张,谁能高效运用时间,谁就能跑在前面。所以高考第一名几乎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而这种时间管理的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
四川高考理科状元黎雨佳,每星期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她的教材和练习册放在书架上,几乎每一页都标注了很多符号。每个星期,她都会写一篇周记,把当周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情记录下来。她说,“有时候状态不好,写周记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所以十分有必要。”
别说是尚在高中的学生,就连我们这些工作已久的老人家,看到这么精密的时间管理也不由得汗颜。所谓拖延症,还不就是不够自律,对时间缺乏管理么。看来,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啊···
4、培养抗挫力
高考面前难免紧张,而且高三周而复始的模拟考,稍微考差都会影响人的情绪状态。所以高考状元几乎个个都心理素质过硬,而且抗挫力强。
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说自己在备考时遭遇低谷期。“一模时考得比较烂,因为当时离高考只差六十天了,所以特别特别害怕,特别特别紧张。但是路要一步一步走,还是要总结一下自己为什么考的烂,因为之前自己努力不太够,想想自己为什么考的烂,然后再对症下药,按部就班地再去努力地追赶,就是这么调整的。”
(自我调节这么好,我怀疑你不是人类-、-)
5、独立思考、主观能动性强
几乎历届高考状元都拥有非常清晰的头脑,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优点缺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等。
这都归于他们从小都被家长培养独立思考。一份2015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86%的家长不干预孩子学习,99%的高考第一名家长在选择学校、专业方面,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反过来问问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他可能对自己的优缺点说不上来,对未来想读什么学校,想学什么专业,自己喜欢什么可能也说不上来。归根结底,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又怎么能学好?
阅读既能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其实也能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习能力。看懂甚至分析一本书的用意和意义,也是锻炼独立思考的方式。
7、关注时事、熟悉新闻热点
除了养成阅读的习惯以外,一半以上的高考状元还非常关注时事。
湖北省文科第一名范筱雨同学,每月都会关注《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
重庆省文科第一名刘之铭在高三期间,坚持读了当年所有《中国日报》、《21世纪报》。
看遍往年高考题目才知道,对时事足够了解,方能第一时间摸清当年出题人的内心活动从而破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我们是活在人工智能都可以参加高考并且秒杀人类的时代。
跟不上时代,只会读死书的人即使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最终也难免被时代所淘汰。
——文章部分节选自搜狐新闻《2017年高考“满分”诞生!这届高考状元从小都爱干这7件事……》
祝学子们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
没考上也不要灰心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