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基本信息
书名:北欧文学论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石琴娥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详细地介绍了北欧(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等国)从中世纪到当代文坛的代表性作品和作家,以及北欧文学对世界的影响。
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论北欧史诗,详细介绍了记载北欧神话的中世纪史诗《埃达》、萨迦,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并对“北欧神话”和“芬兰神话”的内容、记载情况、主要神明、实质与特色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第二部分是北欧作家研究,除了丹麦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瑞典的斯特林堡、《骑鹅历险记》作者拉格洛芙之外,还包括北欧多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哈姆生、卡尔费尔德、埃·雍松、冰岛的拉克斯内斯,以及北欧其他重要的作家。涵盖了小说、诗歌、戏剧界等各个方面,时间跨度从17世纪直至当代。
第三部分则重点介绍北欧文学对世界的影响,包括作者对北欧作家的调查访谈等,并附有冰岛作家中译本目录,供读者开展深入阅读。本书内容丰富,凝聚了石琴娥教授30多年来从事北欧文学研究的成果,同时又笔调清新,浅显易懂。既可作为了解北欧文学的入门书,也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北欧文学的参考。
作者简介:
石琴娥,1936年出生。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欧文学专家。曾长期在我国驻瑞典和冰岛使馆工作,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和奥斯陆大学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曾获瑞典作家基金奖、2000—2001年度中国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2006年安徒生国际大奖。主编《北欧当代短篇小说》、冰岛《萨迦选集》;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及多种词典撰写北欧文学词条;著有《北欧文学史》等;译著有《埃达》、《萨迦》、《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等。
书摘正文:
前 言
世界文学有如一座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大花园。在园丁们经年累月的辛苦耕耘和不懈努力之下,在这座大花园里,奇花异葩,争妍斗艳。有的花,朵大如颐,国色天香;有的花,窈窕娇媚,幽香袭人。
在北欧文学这座大花园里却难以看到这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怡情胜景,闻不到扑鼻而来的芬芳馥郁的香气。由于学习、进修和工作的缘故,笔者曾寄居北欧多年,并且到过北欧五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许多地方,包括北极圈内的拉普族聚居区,对这五国情况略知一二。北欧地区花卉不多,大多是山花野卉一类,但在北欧文学大花园里却另有一种毫不逊于别家的胜景情致,那就是树。在蓝天白云的天宇穹苍之下,在绿茵遍野的草地之上,有一望无际的大片森林,那里的树大抵都是粗大合抱,挺拔参天,枝叶茂盛,华盖亭亭,不但躯干不扭七弯八,甚至枝都很少分叉。更何况间杂在树木草地之间还有斑斓似锦的各色野花和大片鲜灵欲滴的浆果莓类。放眼望去,自有一股气魄粗犷、豪放、狂野、雄壮的美。
第2页 :埃达
北欧文学大花园正是具有这样一股阳刚的气概、粗豪的风度。它的美不在于湖畔垂柳、小桥流水般的婀娜多姿,而在于刚直挺立、气势崴嵬。它并不以琴瑟和鸣般的珠圆玉润和撩拨心弦的柔美乐声取胜,而以黄钟大吕般雄浑洪亮而高亢激越的震颤强音而见长。前者婉转优雅、流畅明快,后者豪迈恢宏、气壮山河。如果说欧洲其余部分的文学是前者的话,那么北欧文学就是后者。它在百花盛开的锦绣大地上崇岭横亘、异峰兀立,为景色迷人的世界文学和欧洲文学大花园平添了苍劲挺拔的气魄,两者凑到一起,真可谓珠联璧合、锦上添花。以笔者愚见,这就是北欧五国文学的出众特色,也是它们的长处所在。世界文学的魅力一如美丽的大自然一样,离不开丰富和多样。从这个角度看北欧文学,我想它会和北欧国家的美丽风光和社会发达景象一样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的。
北欧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并不优越,僻隅欧洲大陆北端,其中的各国靠近或就在北极圈内,寒冷、潮湿、日照稀少、严冬漫长。况且人口稀少,在近14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分布着2200万左右居民,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多者如丹麦超过100人,最少者如冰岛才2人,一般在10-20人之间。这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口总数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使北欧文学处于某种边缘文学和弱势文学地位,难以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主潮。
然而就在这样一片颇为荒凉的土地上诞生出了堪与希腊神话、罗马史诗相比肩的世界文学经典珍品:北欧神话、《埃达》与《萨迦》,以及世界级喜剧的瑰宝、有“北欧莫里哀”之称的路德维格·霍尔堡的戏剧作品,这就不能不令人对北欧文学刮目相待了。到了19世纪,北欧文学大花园的森林里更冒出了两棵出类拔萃的参天大树: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和童话大师安徒生,他们的名字在全世界几乎尽人皆知,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这就不得不称之为是北欧文学所创造的奇迹了。当然,在这片森林里还有其他不少世界闻名的珍贵大树,诸如丹麦的欧伦斯莱厄、勃朗兑斯,挪威的哈姆生、温塞特,瑞典的泰格奈尔、斯特林堡、拉格洛芙,芬兰的阿霍和基维以及冰岛的拉克斯内斯,等等。至于诺贝尔奖的设立和颁发给予世界包括北欧文学、文化、科学的巨大影响,更是举世公认的了。
文学反映社会,也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在北欧各国民族独立运动中,北欧文学起着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北欧各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北欧文学又起着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其功虽不是急火猛药,立竿见影,但却在无处不在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北欧的文学家们用其智慧与思想为民族创造了荣耀与辉煌。他们的经历和作品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为国家和民族的兴盛立下旷世的功勋。
我国老一辈作家们,如鲁迅、茅盾和胡适等人对北欧文学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初,在他们创导和亲自参与下,北欧文学就开始被陆续译介过来,易卜生的戏剧,尤其是他的《娜拉》对我国的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都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目前在我国,对北欧文学作品译介的面正在趋于广泛,但是影响最大的通常还是“北欧的两个半”,即易卜生、安徒生和拉格洛芙的《骑鹅历险记》。这本《北欧文学论》收入了我在30多年来对北欧文学的介绍、探讨和初步研究的部分文章,其中包括北欧中世纪瑰宝《埃达》、《萨迦》,北欧神话、北欧作家以及北欧文学在我国的接受等,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使更多人对北欧产生兴趣,对其文学、文化、社会作一个更为全面的研究和了解。
我特别要感谢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的社长缪宏才和副总编唐云松以及本书的责编曹艾达,感谢他们为我这个长期研究边缘文学的人提供了介绍这种弱势文学的平台。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望读者谅解并给予批评指正。
石琴娥
2015年3月20日
于北京
埃达
丹麦中古时代历史学家萨克索曾说过:“冰岛人用智慧弥补了他们的贫瘠”,“冰岛人每时每刻都奉献他们的生命以增进我们对他们事迹的了解”。萨克索一语道出了冰岛人的精神特征,虽说还远不是全部。
只消闭目遐思:在风高浪急,冰雪满天的北大西洋海面上,孤零零的一个岛屿;地面粗糙罅裂、树木稀少,几乎到处是濯濯童山。然而就在这样一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却滋长出了堪与希腊神话、罗马史诗相媲美的冰岛史诗《埃达》,这不能不令人为之赞叹。正如瑞典大百科全书所介绍:“中古时代的冰岛是一个贫穷的农业社会,人口不足七万,然而多才多艺的冰岛人竟创造出了世界等级的文学珍品冰岛《埃达》,这不能不被视为奇迹。”这样说并不过分,因为冰岛《埃达》这朵文学奇葩不仅被后世誉为同希腊赫西俄德的《神谱》、罗马奥维德的《变形记》和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等比肩的著作,而且对中古时代的欧洲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对英国和德意志文学。如德国中世纪的著名英雄史诗《尼伯龙人之歌》即是从冰岛《埃达》脱胎衍生,它的内容和风格都和冰岛《埃达》如出一辙,人物和情节亦大同小异。
何谓“埃达”?“埃达”一词在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语里原义是“太姥姥”或是“古老传统”,后来转化为“神的启示”或“运用智慧”。12世纪末,冰岛诗人斯诺里·斯图拉松从拉丁语“Edo”一词变化创造出冰岛语单词“埃达”,意思是诗作或者写诗。这种诗体的“埃达”是公元9世纪从挪威迁到这里来的定居者将流传已久的北欧神话和英雄传奇带到了刚刚拓殖的处女地,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有诗的体裁、格律和韵律,可供吟唱。这些作品大多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之久,然后在13世纪前由佚名的冰岛行吟诗人写定成篇,它们被称为“老埃达”、“诗体埃达”或“塞蒙恩德埃达”。斯诺里·斯图拉松在13世纪写定的无韵体散文神话故事和英雄传奇则被称为“新埃达”、“散文埃达”、“斯诺里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