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儋(1522-1583)字正甫,又字棠川,历城人。
士儋祖先是武定州人。高祖旺,赠德惠府审理正。曾祖衡,从永平训导,入德府为德庄王教授并随其迁至封地济南,因功升审理正,遂在历城安了家。祖父畯、父汝麟,皆有功德,分别载入《儒林传》《孝义传》。
士儋自幼聪颖过人,十四岁为秀才,十九岁为省试第五名举人,却因父丧不能赴京会试。为生计在家办私塾教授弟子。明万历年间理财大臣,户部尚书(并一度兼吏部尚书)赵世卿就是他的门生之一。嘉靖二十六年殷士儋登进士第,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官。后充任裕王(即隆庆帝)的讲官。由于士儋才高识广,对有关君王道德和治理国家的大事,他用激情之言进行讲解,裕王听了很受感动。士儋充任讲官期间官迁右赞善并进升为洗马。
1567年,裕王朱载后登基,改元隆庆。殷士儋擢翰林院侍读学士并主管翰林院。不久,改任礼部右侍郎,并封赠三代。次年春,拜礼部尚书,主管詹府事。隆庆四年正月初一和十五,日月俱蚀,士儋两次上书隆庆帝施行德政,宽缓刑罚,节约用度,命令内外臣工关注人民疾苦。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升他为太子太保。隆庆帝即位三年,士儋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办事。
殷士儋之墓
明朝后期党争甚剧。原来士儋与高拱、张居正等同为裕王三讲官,三人皆掌权柄。但士儋只是尚书且又不附势结帮,高拱与张四维友善,想引张共同秉政。高拱怨士儋不亲己,不为援引。张四维之父专擅盐利被御史弹劾,高拱、张四维疑士儋指使,便构陷并指使御史赵应龙弹劾士儋。高拱门生韩楫也扬言威胁士儋。在内阁例会时,士儋当面诘问韩楫“不要被他人指使”,高拱就说:“不合礼啊!”士儋猛然而起想揍高拱,说:“你压制我,我不敢抱怨,今为张四维排齐我,想让他占据我的位置,你驱逐陈公(陈以敏)、驱逐赵公(赵贞吉),又驱逐李公(李春芳),今天再来驱我,难道你能永保此位吗!”张居正从旁劝阻。殷士儋数次上疏称疾求去,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赐给道里用费,乘驿传而归,月给库粮四石。
隆庆五年十二月,殷士儋结束了他二十四年的官宦生涯,回到济南。
回到故乡,他选万竹园为居身之所,将万竹园易名为“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以取“万民同乐”之意。在园内垒山叠石,疏泉筑亭,植树栽花,“筑庐于泺水之滨”,著书、讲学、交友,从者如云。当时人们称此园为殷家亭子、阁老亭。
殷士儋为官清正,关心民瘼,加之学识渊博,文人学士极力同他往来并诗词唱和。特别在嘉靖、隆庆年间,历下诗人最为人推举的是边(贡)、李(攀龙)、殷(士儋)、许(邦才),他们对后世影响也很大。人们评论士儋的诗“体齐鲁之雅驯,兼燕赵之悲壮。禀吴越之婉丽”,气概雄伟,音节宏亮,堪与沧溟(李攀龙)旗鼓相当。殷士儋著有《金舆山房集》《明轩乐府》《惩鉴录二千文》。
明万历九年冬,殷士儋突发股疾,于次年(1582)卒,年六十一岁。因做过皇帝的幼年老师,死后,皇帝赐给他金头玉莽,谥号“文通”,后改谥“文庄”,葬于历城党家凤凰山之阳。附近的吕王庄因而更名“殷家林”,至今墓冢犹在。《明史》卷一百九十三有传。
扩展阅读
(1)蒲松龄写故事赞诵殷士儋
蒲松龄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绝不是单纯讲故事、说道理,它每一篇玲珑剔透的短文都像诗一样,含有无限的意蕴,具有优美的意境。虽长短不一,却各臻其妙。较长的故事,情节摇曳多资,顾盼生辉;短的故事也意蕴深厚,发人深思。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有一则《狐嫁女》的故事,说的是一位胆大刚直殷天官,在一处无人敢住的宅子里,邂逅一狐狸族嫁女的场面。故事中的殷天官,就是著名历史人物——明代大学士、礼部尚书殷士儋。蒲松龄借这个故事,从心底认可殷士儋的耿直、清正,是清廉好官。这样的好人是不怕鬼叫门的。
(2)殷家小庄祖墓诰命碑
清乾隆《历城县志》卷二十五金石考载,殷士儋祖墓诰命碑在殷家小庄祖墓。该碑碑阴记六百八十余字。主要记述由于士儋竭心尽力于当朝,祖考祖妣得以多次赠封。穆宗皇帝初登宝位,祖考得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祖妣赠淑人。戊辰年祖考再赠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祖妣赠夫人。之后又加赠祖考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祖妣赠一品夫人。对先人所受封赠,士儋认为“讵意没后七十年,重沐赠典,至再至三,天语褒嘉,阐扬潜德”。“圣朝眷遇儒臣,恩礼隆渥,可谓极至”。
(3)《殷氏族谱》发现记(节录)
1984年,范玉德先生写了《〈殷氏族谱〉发现记》,现节录如下:
▼
发现的《殷氏族谱》用硬质蓝布书套保护,采用竹边纸,线装,有水浸痕迹,但完整无损。缮写本,小楷,字迹十分工整。缮写者署名为“历城竹泉氏朱增贻”。朱增贻作跋,记载了此谱的形成,是在清嘉庆十五年前后,由殷士儋八世孙殷允斌(字重光)着手修缮。跋中记载:“适于历城东殷家小庄一故戚处得一族谱抄本,其中不无缺漏,又考碑碣诸文集始成大略。”但允斌“不幸而逝”。他的伯弟殷允诜(字翼光),“念先人之旧泽,承伯兄之遗志,复加参考而此谱遂成”。殷允诜委托朱增贻缮书,朱“不得辞而谨书焉”。
这卷《殷氏族谱》分为世系合叙图、世系分叙图、诰命、谕祭文、碑铭、序、行状、列传、文集目录、县志杂考、外集等十几个篇章,系统地记载了殷氏始祖至十四世祖宗(殷士儋为六世)的概况;记载了从明成化年至崇祯年历朝(约一百五十余年)对殷氏家族中重要人物的评价,特别对殷士儋的记载尤为详细。其中包括李攀龙(历城人,嘉靖进士)、周永年(历城人,乾隆进士)等名人撰写的碑记、列传、祭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