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并非生活的必需品,
但也不是奢侈品。
诗歌是珍贵情感的提炼,
是某些事物打动你的那一瞬间。
忙碌的2016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
你还记得最打动你的瞬间是什么吗?
本篇书单是书房君为你挑选的2016最扣人心弦的10本诗集。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日] 谷川俊太郎 著 田原 译
谷川俊太郎,日本诗人、剧作家、绘本作家、翻译家,当今国际诗坛被广泛阅读和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语言简约深刻,富有超人的想象力,改变了日本战后诗歌的写作方向和秩序,是日本国民诗人和现代诗歌旗手,曾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谷川俊太郎描绘自然、生命和爱,诗句满溢着清澈和温暖;咏叹宇宙、星辰和风,字间流淌着永恒的孤独和诗意的感伤。
读者推荐:对我来说,读他的诗仿佛是经受一场灵魂的洗礼,“他诗歌中的感伤就是我们自身的感伤,他诗歌中的亢奋就是我们自身的亢奋。如果把诗歌比作灯盏,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之光将照亮自然之光无法抵达的地方。”(@喵了个咪)
高窗
[英] 菲利普·拉金 著 舒丹丹 译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 1922—1985),“运动派”诗歌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城市居民的生存与精神困境,是拉金最常涉及的主题。他一反庞德与艾略特以来晦涩、“学问化”的现代主义路径,使用的是一种有似于散文的语言,质朴、新颖;抛弃诗歌中的总体化视野,着力于描绘现代人生活与精神的细部,开出了一代诗风。
《高窗》收录拉金生前发表的所有作品,包括他最著名的四本诗集《北方船》《 较少受骗者》《降灵节婚礼》《高窗》,以及部分散轶作品,可一睹拉金诗歌创作的全貌。
读者推荐:很喜欢。对日常经验的挖掘和细节处理的把握能力,语调非常值得学习。(@Plutonian)
德语七人诗选
[德] 荷尔德林 等著 冯至 译
本书所收译诗包括德国、奥地利等国诗人歌德、荷尔德林、海涅、尼采、格奥尔格、里尔克、布莱希特等人诗作166首,以诗人生卒年代先后顺序排列,是这些诗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冯至的翻译堪称德语诗歌翻译的典范,通过他的翻译,我们得以窥见德语诗歌钻石般的光芒。
读者推荐:非常好的译本,读起来很舒服,德语诗人总是有一种思辨感在里面,很适合引发读者思考。(@虚浮)
卡明斯诗选
[美] E.E.卡明斯 著 邹仲之 译
E.E.卡明斯(Edward Estlin Cummings,1894-1962)是美国诗人、画家、评论家、作家和剧作家。1894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书香人家,受教于剑桥拉丁语学校和哈佛大学。他的作品包括900多首诗歌、两本自传体小说、四个剧本、一 些杂文以及很多绘画。他被认为是20世纪诗歌的一个代言人,也是美国当今读者最多的诗人之一,与弗罗斯特齐名。
卡明斯用大胆革新的诗风不断突破语言的边界,同时又以“爱”作为专注的主题与诗歌的动力,写出了“本世纪最为优美的对性爱、神及自然的赞美诗篇 ”。再没有谁像他这样让普罗大众和小众读者都同样为先锋派诗歌的魔力所倾倒了。
读者推荐:脑洞大开的诗歌,喜欢。(@一一)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日] 石川啄木 著 周作人 译
石川啄木(1886—1912),本名石川一,日本明治时代诗人、小说家与评论家。他打破了日本短歌三十一音一行的定例,开创了短歌新形式,为日本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石川啄木一生贫病,死时年二十六岁。
全书收录了石川啄木的四部小集子。《一握砂》包含551首短歌,《可悲的玩具》包含194首短歌,这两部歌集诚恳地记录了诗人在贫病生活中的哀思和叹息。《叫子和口哨》为石川啄木创作的6首现代诗,着重在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可以吃的诗》则是诗人针对诗歌创作而写的一篇自白文章,简述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剖析自己的心灵。
读者推荐:这些悲伤和哀思,都是悠悠的,像一缕飘过鼻尖的樱花香。有落英缤纷的美和叹息。(@Lycoris)
爱是地狱冥犬
[美] 布考斯基 著 徐淳刚 译
美国诗人。他出生于德国西部小城安德纳赫,三岁时随父母迁居美国。十九岁就读洛杉矶城市学院,大学未毕业就因写“下流”小说被父亲赶出家门,母亲则偷偷给他提供经济援助。他在地下刊物上发表了不少作品,也收到大量退稿信;三十五岁那年,他决定放弃写作,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浪荡生活,这段生活成为他日后创作的丰富泉源。1994年3月9日,布考斯基因患白血病去世。
我始终一手拿着酒瓶,一面注视着人生的曲折、打击与黑暗……对我而言,生存,就是一无所有地活着。——布考斯基
读者推荐:与其说布考斯基是一个好诗人,不如说,他是一个好玩的诗人,他活得更像一个诗人。当然,诗人有很多种活法、很多面相,布考斯基为我们提供了有意思的、重口味的一种。(@变形守望者)
人之链
[爱尔兰] 谢默斯·希尼 王敖 译
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2013),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1939年生于北爱尔兰德里郡,1961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当过中学教师,后回母校担任文学教师。1995年因“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批露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爱尔兰继叶芝之后最伟大的诗人”。
《人之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的最后一本诗集,立足于诗人晚年,深入过去找回经历中的每一次启示和证明。诗人这些晚年的作品,拥有一种平静的光亮,就像夏天的夜晚没有黑暗下去,而是变得越来越晴朗。
读者推荐:希尼的质朴与克制时常令人出神,从而忘记色彩、场景和故事,人和世界在他笔下只是微微一颤。(@坦克手贝吉塔)
秋变与春乐:柏桦诗集
柏桦 著
柏桦,1956年1月生于重庆,被誉为北岛之后杰出的诗人。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诗集及学术著作多种:《望气的人》《往事》《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史记:1950-1976》《史记:晚清至民国》,英文诗集Wind Says(《风在说》)。
柏桦这本新作表现出巨大的传统与现代的耦合,开拓汉风之美建设的同时,体现出诗人自身思想的现代性和包容性。诗中有个人对生活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对祖国美丽山水的描写,以及读书的各种心得,诗歌秉承其一贯的简洁、优美而充满想象力的现代和传统交融的风格。
读者推荐:柏桦老师让我想到少年逸少。一种带着少年温度的淘气。如魏晋清谈名士。(@拉面子小姐)
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
包慧怡 著
包慧怡,1985年生于上海,都柏林大学英语系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讲师。研究中古英语宗教诗及中世纪感官史,着重8—15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著有散文集《翡翠岛编年》。出版译作十一种,包括伊丽莎白·毕肖普《唯有孤独恒常如新》、西尔维亚·普拉斯《爱丽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好骨头》、保罗·奥斯特《隐者》等。
包慧怡的诗里有一种完美的融汇之力:神秘主义的思想源泉,以情人私语的方式流淌;异域文化的花式,编织进了旅途中的星空;繁复奇特的华彩背后,隐现古老的神话原型。在我和很多读者眼中,她早就是当代最杰出,最有活力的汉语诗人之一。(@王敖)
读者推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都很细腻,臻于完美。一个女性世界如同一个房间,透过诗的缝隙窥看,里面丰富而细腻的无垠宇宙。 对外物认知的细腻,仿佛伴随一个博物学家在漫步,她向你指明花鸟鱼虫树木花朵日月星斗;对自我认知的深邃和精巧。尤其是看到她对自己的身体的敏感和敏锐,不可思议!力量,非常非常有力量。(@Monochrome.)
公斯芬克斯
昆鸟 著
昆鸟,本名管鲲鹏,种过地,养过狗,做过出版,也写艺术评论,骨子里是一个最最纯粹的诗人。写诗十年,《公斯芬克斯》是他的第一本诗集。
昆鸟的诗在美学上的开放性让他很难归类,但总体表现为一种“生”,他的看法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知方式和适合它的表达,所以每个人的诗都该是“生的”。从诗歌写作的开端,就对各种诗歌套式,包括精神套式和修辞套式保持持警惕,只对“表达”无底线开放。他坚持诗歌的道德力量和形而上激情,但拒绝“自我崇高化”和“受难”叙事;他有迅速捕获瞬间感受并将其变成精神图式的能力,也能把日常经验变成拷打自我的刑场。这让他的诗成了美学和精神的双重戏剧,和对心理与智力的双重刺激。
读者推荐:说实话,我不太能读懂诗。但这本诗集真的很好,连我这种读不懂诗的人都经常被一些字句打动。(@随易)
这番推荐虽是一家之言,满心期待你的喜欢。
书房记
微信:shufangji2013
书房即故乡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