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万多份参赛作品,最终产生17名特等奖(包括5名大学组选手)。精彩文章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创作者,藏着一颗怎样的心和故事?楚才君一一走访这些“楚才状元”,且看他们的个性风采、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
罗启泽
就读学校:崇仁汉滨小学三年级
获奖作品:《不靠谱的“朋友圈”》
指导老师:左菁
他的语言风格很有趣
拿到作文题,罗启泽的第一反应是写自己最熟悉的妈妈,但想起老师说要想从万千楚才中脱颖而出,就得另辟蹊径,把“第一灵感”放一放。经过仔细思考,他最终选择从时下最流行的微信入手,写爸爸的朋友圈的故事。
这篇《不靠谱的“朋友圈”》,用平实的语言将爸爸玩朋友圈的状态、经历写得生动有趣,素材都来自他对生活敏锐的观察。罗启泽说,生活琐事是写作的好素材,他平时就喜欢写小事,比如下雨后的蚯蚓、叶片上的七星瓢虫、骑自行车去春游等,都被他写成三五百字的小文,构成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库。
学习之余,罗启泽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折纸。在没有任何教程指导的情况下,几片白纸经过他的巧手,变成了螃蟹、老鼠、小鸡,栩栩如生。“我喜欢观察动物,为了折得更生动,我会盯着一个动物看很久,观察它们的神态动作。这或许也是我擅长描写细节的原因。”
指导老师左菁说,罗启泽的文笔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趣的,很多幽默的语言让她忍俊不禁。“他是生活的观察家,很多平淡的事情被他一写,都变得可读好玩,这源于平时细致的观察。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堆砌辞藻,或者模仿套路,但其实作文讲求的是真实,真情实感才最动人。”(长江日报记者 陈晓彤)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张吾墨
就读学校:育才小学三年级
获奖作品:《不靠谱的约定》
指导老师:郑佳宁
从经典散文中学习优美文笔
张吾墨的妈妈是做广告设计的,经常辅导她的作文,平时更是经常带她体验生活,所以有了这篇写“茅芽”的《不靠谱的约定》。“妈妈经常带我去买菜,带我去江滩看风景,让我体验生活,让我觉得生活很快乐。“张吾墨说,“家庭教育对我影响很大。”
她每天都记日记,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都会写进日记里。除了写作,张吾墨还喜欢画画、唱歌、主持和模特走秀。历史、散文、童话是她经常阅读的书籍类别,“我喜欢看金波、普希金、泰戈尔的散文,他们的文笔很优美。好的文章我看完后还会把它背下来,学习他们优美的文笔。”
随身带个本子记录身边小事是她的一个习惯。她在家里养了三只松鼠,分别给它们起名为赳赳、跳跳和小小,“我还养过金鱼,不过最后给撑死了。”
“张吾墨的思维很活跃,但也能安静下来。”指导老师郑佳宁说,“在有一次班上的读书分享会上,张吾墨分享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她提出的问题,班上同学都回答不出来。”(楚才报记者 陈晨)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感谢楚才给了我展示的平台。
朱芷萱
就读学校:武昌实验小学五年级
获奖作品:《无人岛》
指导老师:曹丽娟
楚才作文是创作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前身是清代张之洞先生创办的“两湖书院”和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学校保留着那时的校门和几间红房子,现在其中一间是武昌区青少年图书馆,一间是文物陈列馆。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朱芷萱是个看上去很瘦但很机灵的女孩,参加过三次楚才竞赛,去年得了一等奖。小才女的她喜欢写作、看书、画画以及弹钢琴。她还是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城市规划馆的小讲解员,省图书馆的图书整理员。
她说:“在去年的小状元分享会上,一个姐姐推荐了《读者》,后来我就喜欢上了这本杂志。我还喜欢看冰心奖散文集。”读书,是家中每一个成员共同喜爱的事,家庭教育的氛围也很民主。
曹丽娟老师介绍,武昌实验小学有一个阅读升级卡活动,精美的卡片上附有老师推荐的书目,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喜爱的书籍阅读。根据读书的数量,可分别获得悦读之星、享读之星、睿读之星三种荣誉称号。同学们每读完一本书,可以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同学们互评给出等级。一学年结束后,学校会分别给三个等级的读书孩子颁发奖状、奖品。(楚才报记者 陈晨)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楚才在我心目中跟别的竞赛不一样,别的作文竞赛是“习作”,楚才是“创作”。
吴河洛
就读学校:崇仁第二小学六年级
获奖作品:《雨还在下》
指导老师:陈颖珉
她的偶像是武则天
吴河洛的作文写得细致入微,透着女生特有的细腻。《雨还在下》里,她写了一场青春之雨,描写女生的青春期烦恼。文章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将一群被青春痘困扰的女孩儿形象跃然纸上,俏皮可爱。
作为班长,吴河洛平时就习惯对班里的人和事进行观察。“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有性格,每天也会发生很多事。我喜欢做一个观察者,作为班长,我也需要有自己的态度。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也是我的灵感来源。”
不同于写作时的细腻,她为人处世中略显“霸气”。“我的偶像是武则天,她的聪明和隐忍最吸引我。”她爱看书,尤其钟爱历史书籍,一本《武则天传》看到烂熟于心。武则天的气场对吴河洛有着很深的影响,虽然是女生,但她从不觉得自己比男生弱三分。学校组织校园足球赛,她对“男生踢球,女生当啦啦队”的规则不满,向老师提意见,最终,吴河洛成为全校唯一的女足球队员,在球场上和男生一起拼抢。
吴河洛未来想当一名律师,她很喜欢看央视12套的《法律讲堂》节目,既有丰富的故事,也能学到文学历史知识,对写作素材积累很有帮助。(长江日报记者 陈晓彤)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希望更多人能参与“楚才”,绽放自己心间的花。
吕昭衡
就读学校:华师附小六年级
获奖作品:《雨还在下》
指导老师:杨小军
调皮男生也有细腻情感
六年级的吕昭衡身高就有一米七,是运动会上的投掷达人,校篮球队的前锋。他是学校的大队委,经常要在校门口值日,很自然的,保安成了他这篇作文笔下的人物。
文章中,吕昭衡通过雨中几个特定场景的白描以及自己心路历程的刻画,呈现出芸芸众生中一个真实质朴又立体丰满的人物。由于选材就来自于身边,以至于在作文公示期间就有不少老师、学生和家长纷纷打听:“写的是我们学校的保安吗?简直太像了!”
吕昭衡爱看书,喜爱中国古诗词。最近他参加了“中华诗词大赛”,经过层层选拔作为华师附小四位代表之一,参加校外更高级别的角逐。平时在阅读杨老师推荐的中外名著、经典美文之余,他最喜欢看侦破、悬疑小说,曾经自己动笔写过两篇侦探小说。
从小,吕昭衡是别人眼中典型的“理科男”,解数学题、打游戏、玩球类棋类样样在行,还享有一个专属称谓——“恶作剧大王”。就是这样一个顽皮的孩子,有幸遇到了一位理解他、包容他、引导他的老师,让他在家长原本最为担忧的语文学习道路上走得坚实、从容。
在孩子们眼里,跟着杨小军老师学语文是件美妙的事情。听杨老师讲话,哪怕是批评,都是一种享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杨老师就非常注重引导孩子们在语言学习中会观察、善思考、乐表达、巧创造。六年下来的耳濡目染再加上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从最初的看图说话,到简短的日记,再到如今流水行云的作文,学生们慢慢学会用敏锐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用独特的思维去感悟生活,用细腻的笔触去表达生活。(楚才报记者 陈晨)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作文不是非要高大上的立意,关键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
皇甫翔宇
就读学校:武汉小学六年级
获奖作品:《机器人保姆》
指导老师:丁清
喜爱科幻的“假小子”
前两次参加楚才都没得奖,对科普科幻情有独钟的皇甫翔宇这次凭借一篇《机器人保姆》获得特等奖,她说创作灵感是从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得来。
皇甫翔宇喜爱读科幻类的书籍、名人传记、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最爱的一本书是爸爸买给她的刘慈欣的《三体》。她爱好广泛,书法、钢琴、篮球,“她的性格像个假小子,很朴实。”指导老师丁清说。
“我也没想到我能得特等奖,甚至没想过能得奖。就是这种意想不到,才会让我感受到极致的喜悦。获奖后我几乎是受到了‘皇贵妃’般的待遇,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人品简直爆棚’。”说起获奖,皇甫依然很激动。
丁清老师介绍,他们班上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组织过“英雄故事会”、“飞花令大赛”、“感受传统节气”等读书活动。在五年级下学期,“作文十分钟”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写作的兴趣。那是在每天的写字课前的十分钟,老师布置2到3个关键词,学生们将这些关键词写入练笔中,文章最后落款为自己的笔名。老师选出5- 6篇最优质的作为候选文章,第二天早自习前的十分钟,在全班评读,由师生共同选出“状元”、“榜眼”、“探花”,结果评选出来后,公布真实姓名。
为了持续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班上还建立了奖励机制。每天上榜的文章会公布在家长群里,学生还有机会在班上选择心仪的座位,以及获得赠书。期末,老师和家长们携力将上榜的文章编辑成书《作文十分钟文集》,未上榜的学生们则合力完成书的前言部分。
武汉小学副校长胡利萍介绍,学校注重浸润孩子心灵,积累童年生活中的感受。学校对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推行“群文类写”、“群读类学”的活动,还有一个家长特色课程,根据班级主题请家长来给孩子们上课。(楚才报记者 陈晨)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当得知获得特等奖的时候,我惊讶又兴奋,这对我以后的学习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联系我们| 19195386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