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间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的一部分。但是,于内,因国人不重视而式微;于外,因文化交融而被蚕食鲸吞。
目前为止,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可敢说位居第一?例如麦卡姆,中亚的多个国家和我国都先后列入代表作名单,但是,我们并不能说我们对它的保护就比其他国家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今社会以一种挣扎的状态存在,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更加强民族的归属感;另一方面,现在的三大发展趋势——城镇化、现代化、全球化——却对非遗产生了一些并不是很正面的影响。
城镇化使非遗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丧生;现代化中机器代替手工,生产模式的大变革,对非遗手工生产的工艺造成重创;全球化让人们对艺术品的审美取向逐渐趋于单一,艺术品商业化,传统手工艺品被边缘化,传统手工艺人的话语权被转移与剥夺。
一些真正小众的传统手工艺,如果一直得不到好的宣传,不为大众所了解,注定会走向消亡。但是,付出的时间人力与收入是否成正比,这种人力物力时间的付出是否被大众所需要?
那么,现在亟待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宣传这些小众的非遗,甚至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
首先,非遗的独一无二的应当是有强大的商业价值待开发的。在动用传媒的力量的时候,不仅只是一般的新闻报道非遗的现状和事实,而应用多种媒体手段,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并且保护起来,新媒体碎片化营销普及非遗等。
其次,培养传承人是保护非遗的关键,青年后继者的缺乏已经成为当下众多手工艺存续的主要危机。一些手工艺项目,尽管有一定的市场,却可能因为青年艺人的缺乏,无法进行正常生产或扩大生产。比如苏绣,1980年后出生的本地从业者在从业者中的比例目前不超过20%。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为传承非遗做些什么呢?等待大家的回答哦。
HHBS
河海商院青年
编辑|奋进传媒中心日常运营组
来源|商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责编|邱会民
宣小编|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