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妈妈好老师关注我哟
☀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婚姻、两性、三代人、社会教育、影评书评、心理学、终身教育等内容的原创杂谈!我是思成妈妈,笔名:顽颜瞳。感谢关注本微信订阅号的朋友们(K-12EDUCATION)
“
“电影,是穷人的心理治疗。”一个心理师说,里面大量的隐喻与投射,让人默默地去看见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部份,思考那些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触碰某些感动、靠近某些柔软、甚至,让你想起一些人、一段关系、一片被你遗忘的回忆。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电影治疗在医院与学校被实践,电影提供不同的视听刺激与角色取替,如果从叙事「以故事引故事的观点」,有时候通过角色的故事,可能也可以勾起自己的故事。
你呢?有没有哪部电影一直住在你心里?它疗愈了你心中哪一块原本要崩坏的地方?或者,你曾经在哪部片里,遇见你自己?
”
1
古典精神分析
“
性与攻击,是生命的两大驱力。
理论简介:
现在的科学心理学家大多不太喜欢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因为他总是把所有事情都跟「性」挂勾在一起,而且他的潜意识理论几乎可以解释所有东西,包括正的反的,甚至可以对相反的行为做出同一的解释。
影片推荐1
玛丽公主
地点:法国,奥地利
1
Film
莉·波拿巴一直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在心理医生弗洛伊德的帮助下,她渐渐走出心里的阴影:她是他第一个病人,同时也是他的学生。然而他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可以概括的,他们之间的债务纠缠不清。玛莉公主曾在1938年不惜一切代价救了弗洛伊德的性命。当时,弗洛伊德落入了盖世太保之手,玛莉利用所有关系,帮助他逃出了奥地利,一直到达了英国。
影评:
有一天你会了解到,那些我们生命中的爱恨情仇,不过是早期与父母经验的再现,你对父母的爱与恨,也会转移到自己的伴侣与治疗师身上(当代的依恋理论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谈这个议题。想知道为什么吗?请继续往下读客体关系与克莱恩学派。
2
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当代克莱恩学派
“
不记得的事情对你影响更大。
理论简介:
从克莱恩(Melanie Klein)的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的角度来看,不论你的人生经验多复杂,生命中第一段人际关系一定是母亲。
其实,我们对于母亲有很多「看不见的担心」,一方面害怕她会丢下我们离自己而去,另一方面又不能忍受世界上竟然有一个如此强大的存在,而这些担心,也变成日后你恋爱或生活的无形阻碍。换言之,忧郁、上瘾症、自残、茧居、虐待、离婚、完美主义等诸多问题,其实都与母亲的态度或相处模式有关──甚至,与你的伴侣选择有关。
影片推荐2
钢琴教师
地点:葡萄牙,维亚纳
2
Film
改编自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所著同名小说,由迈克尔·哈内克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伯努瓦·马吉梅、安妮·吉拉尔多、苏珊娜·罗莎、乌多·塞米尔等主演的剧情电影。
该片讲述了年近40、长期禁欲的女钢琴教师,被年轻帅气男学生猛烈天真的追求下,两人展开了一连串病态暴力性冒险的故事。
影评:
《钢琴教师》(La Painiste)描述一位将近40岁的女钢琴老师Erika与男学生Klemmer的师生恋,整部片描述Erika与母亲支配─服从的关系,母女间对话与行为间的不一致,并将这样的关系,复制到她与学生Klemmer的关系里。一幕幕的自我伤害,或是攻击别人、其实只是一种欲望的宣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攻击。
3
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身分心理学、自体心理学
“
有些人之所以你受伤难过,却又难以让你放下,是因为他们提供的那些负面安抚,让你感到安心与熟悉。
理论简介:
关于爱与被爱,另一个吊诡的问题是──既然弗罗伊德说我们是「驱乐避苦」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自讨苦吃?英国客体关系学者费尔贝恩(William Ronald Dodds Fairbairn)可能会跟你说:「因为我们在感情里面索求的从来不是『爱』或『快乐』本身,而是寻求『客体』。这个客体可能会让你痛苦(负面安抚),但有安抚总比没有安抚好,所以我们会飞蛾扑火、把受虐当成愉快。」
影片推荐3
双面诱惑
德、法共同出资拍摄
3
Film
由克里斯蒂安·施沃乔夫执导,德、法两国共同出资监制的电影,斯婷·费舍尔·克里斯滕森、乌尔里希·诺登等领衔主演。描写一名求好心切的女演员在揣摩角色过程中,渐渐模糊戏剧与现实的界线而出现人格错乱。
影评:
其实,那些主人公对爱的渴求、对于被关注的期待、为了戏的牺牲与改变,都是因为她想要被看见、被珍惜。你心里,是否也有一个想要被好好珍惜的自己?
4
新精神分析理论评述
“
有时候你将一个人推开,是因为你无法接受或相信他对你的好是真的。
理论简介:
只是,不是所有的治疗都会带来「改变」。
「……你的个案走多深,绝对跟你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有关系,因为没有走过的人来看,就算走到了你也看不到啦……但是这件事绝对不是只有时间的问题。」一个资深心理分析师曾这样说。
影片推荐4
女生向前走
地点:美国
4
Film
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七十年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故事,它以黑色喜剧的特殊形式,表达了深处危难之时的家庭感情矛盾。
影评:
「世上一触即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真的太多了。那些事情都等着被引爆,等着我们去引爆。你知道吗?那些都等着我们去引爆。不禁让我觉得奇怪,这我他妈的摸不找头脑,为什么没有人来引爆我的炸弹?为什么大家都忽略我?为什么没有人勇敢的说出我的真面目,说我是个该死的婊子,说我父母希望我死?」──Lisa《女生向前走》
苏珊娜反击,对她来说,她宁可选择虚伪但是情绪起伏较少的院外生活,也不愿意真实地与Lisa一起度过余生。
5
荣格心理分析治疗
“
我宁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好人。
理论简介:
荣格(Carl Yung)要我们把那些好的、坏的、自私的、温暖的、光明的、黑暗的、接纳的、抗拒的都「认」回来,因为它们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会遇到自己讨厌,但又深爱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你看见那些不愿意承认,却又百般渴望的自己。
影片推荐5
黑魔女:沉睡魔咒
改变自1959年版动画《睡美人》
5
Film
玛琳菲森是一个美丽纯洁,拥有翅膀能够飞翔的年轻仙子,生长于宁静祥和的森林王国。然而王国突遭人类军队侵袭,玛琳菲森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这片森林的守护者,同时也遭受到了无情背叛,从此她的心灵开始变得冷酷,脑海只剩复仇的念头。为了报复,她给人类国王的女儿爱洛公主施下恶咒;然而随着爱洛的成长,玛琳菲森才逐渐意识到--这位小公主不仅能给两个世界带来和平,也许还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
影评:
走过灰暗的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之后,荣格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一个「全部的人」。就像是前面所说的,那些让你最恨的人,也曾经负载着很大的爱;而那些「曾经觉得已经跌到谷地无法再去爱的自己」可能仍然有再爱、再拥抱的能力。
6
阿德勒心理治疗
“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理论简介:
你之所以会是现在的你,其实都是早期经验(Early Experiences,ERs)在你身上留下的「生活风格」(Life Style),阿德勒要大家去想:小时候印象最深的3个记忆是什么?你在家中的手足排行是什么(家庭星座 Family constellation)?小时候你跟谁最好?爸爸比较疼谁?妈妈又跟谁比较亲呢?
影片推荐6
心中的小星星
代表印度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6
Film
八岁的伊翔有一个很不一样的童年,他的世界充满了鲜艳色彩和奇妙幻想,有可爱小狗会跟他追逐嬉戏,也有太空船会载他遨游壮丽天际;更有远古的喷火龙、宇宙的星球,还有数不清的花朵、彩虹和各色飞鸟游鱼伴随著他。丰沛不绝的想像力总是引领他振翅高飞,却也使他饱受他人的异样眼光。原来作业、成绩、秩序才是学校老师关心的重点,伊翔因此成了问题学生,每每动辄得咎。
影评:
很重要,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又要如何陪伴孩子,尤其是你的孩子和别人「很不一样」的时候?《心中的小星星》描述八岁有学习障碍的伊翔,数学算一题好多遍都算不对(嗯,这个经验我也有),花了一整节课很努力地用「想象力」解数学才解出一题。调皮的他喝奶茶、走路甚至连罚站都可以和墙上的海报玩,和品学兼优的哥哥相较之下,他更显得「异常」。在家人老师的辱骂、转到高压的私立小学之下,他渐渐失去了自信、变得郁郁寡欢,直到美术老师尼康(三个傻瓜里面的主角饰演)出现与鼓励,才让他渐渐找回自己。
《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有个核心概念「虚构的目的论」把阿德勒从「过去」带向「未来」:你的不幸,是自己选择的。与其被过去的悲伤、与父母的关系、与旧爱的纠葛绑住,阿德勒更相信我们不但要回顾过去,更展望未来。
7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
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从来没有好好活着的人。
理论简介:
如果你有过像傅兰柯一样跌落生命低谷的经验,你一定问过自己这几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活着?如果我们终将一死,如果每段关系、每件事情都不是永久的,那还有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
你终于要面对存在本身就是孤独的课题。存在主义尝试去碰触上述自由、死亡、责任、意义、孤独等等「魔王级」的问题,当你看到这些威胁之后你会发现,活着本身就充满焦虑,而焦虑同时也是前进的动力。其中,激起我们最大焦虑的就是,死亡。
影片推荐7
遗愿清单
美国文艺喜剧
7
Film
电影讲述两个患了癌症晚期的病人如何面对癌症为他们带来的"死刑",及他们在余下的日子里如何度过丰盛和欢乐的人生的故事。
影评:
你一定被问过这个问题:如果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活,那你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们经常把死亡想得很遥远,转身才发现,原来它就在最近的「不要搔还不会痒的地方」──Adolph Meyer。其实面对死亡,也就是面对生命意义的过程。当你愿意去想想死亡对你来说是什么的时候,你也可以去看见生命对你来说是什么,什么是你最重要、最在乎的东西。
8
个人中心心理治疗
“
别人觉得你是谁并不重要,重点是你觉得你是谁。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做别人期望你做的事。
理论简介:
从前面的阿德勒与存在主义读下来,你会发现西方人是很重视「自我实现」的。但在东方文化中,我们重视文化的传承、也重视前人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会感恩前人、光宗耀祖,而不是只顾自己,但也因为这样,我们常常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失去了自己。
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就是打开你的心,与他人建立真实而接纳的连结。更进一步地说,如果生命三元素是阳光、空气、水,那么罗杰斯所统整出的心理治疗三要素就是 :真诚一致(congruence)、无条件积极关怀(unconditional positiveregard)与同理性的了解(accurate empathic understanding)。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建议,而是一种「被懂」。如果有人能苦你的苦、痛你的痛、在乎你的在乎、了解那些对你来说纠结又矛盾的情绪,那种被接住的感觉就像是坠落到棉花上,一种欣慰就会油然而生。
影片推荐8
从心开始
美国,纪念911
8
Film
一部关于友情的电影,一部述说了友情解救一个灵魂的故事。影片以9.11为题材。亚当山德勒继《真情快译通》、《人生遥控器》后又一温馨感人作品,希望藉由他幽默诚恳的演出,带领全球观众正向纪念911。
影评:
911之后失去妻子小孩的查理,陷入严重的创伤后忧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情绪变得麻木、解离,不愿意相信别人,直到多次治疗都毫无进展之后,安杰拉跟他说「你不一定要跟我说,但你可以跟你信任的一个人说。这些事情总是要被说出来、被听见,疗愈才成为可能。」
查理在一连串否认、阻抗之后走出治疗室,转身坐在一直陪伴他的好友艾伦身旁,才终于娓娓道来911那天的事情。艾伦只是静静的聆听,但是那种与查理「同在」的感觉,让他内心某一块坚硬的冰块溶解了。
我们都是脆弱的,所以假装坚强,因为这是让我们活下去、与世界对抗的方式。但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关系,总是可以让你卸下心防,说那些不曾跟别人说的话,传达那些说不出口的悲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人接住我们、与我们同在,纵使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单纯的连结就很足够。
9
格式塔(完形)心理治疗
“
性那些让你恐惧的东西里面,有属于你的宝藏。
理论简介: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现象场,反映你所经验到的内在现实。
如果从完形治疗的神经层次和防卫模式来看,过去我一直可以过得非常好,是因为我不尝试感觉我的感受。只要这样,别人对我的责骂和讨厌,都不会让我受伤。停在这个「虚伪」层虽然有很多好处,可是总是会觉得让我想要逃开什么东西。完形治疗创始人波尔斯(Fritz Perls)认为,觉察(awareness)是疗愈的开始,所以当你感到恐惧或害怕的时候不要一直去问「为什么」(Why),而是要停下来问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What)。当你终于不再抵抗、逃避你的感受,才能好好地去经历接触恐惧。
影片推荐9
送行者
日本
9
Film
失意的大提琴家大悟,因乐团突然解散,和妻子美香回到故乡山形县,看到报纸上"旅途协助工作"的广告,于是前往应征,并当场获得录用,没想到详问之后,才知对方征的是礼仪师……担任礼仪师,需要勇气和专业,这也正是《送行者》里描述的精神。
影评:
东方人是怎么看待死亡的呢?《送行者》描述小林大悟在大提琴梦碎之后,返回乡下父母留下的空屋,和妻子一起生活的日子。他逐渐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想起那些被他压抑已久的画面。透过纳棺,他终于能够好好地和新里的父亲和解、说再见。
你也有一些说再见之前,来不及说的话吗?那些卡在你生命中的未竟之事 (Unfinished Business),又是如何影响你目前的生活?那些你一直不愿意去面对的情绪与关系,是否一直藏在心里面骚动着你?每个恐惧里面都有宝藏,新的一年,许自己一个寻宝的机会!
10
家族治疗
“
所谓长大,其实就是越变越像你爸妈的过程,不论你愿不愿意承认。
理论简介:
鲍温(Murray Bowen)的家族系统理论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传递」(Transmission)。不合的夫妻会把他们的焦虑、行为模式传递给孩子,在外面工作受气的父亲,回家发脾气在母亲身上,母亲可能透过不说话、哭泣、打小孩来把这份情绪「传」给小孩。这样的「三角化关系」(triangulation)其实也是一种「聚焦小孩」的过程,让无力抵抗的孩子变成家庭情绪系统中的代罪羔羊(scapegoating)。
影片推荐10
一个葬礼四个婚礼
英国
10
Film
讲述了主人公查尔斯在参加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过程中,与女孩凯莉相识、相恋的故事。
影评:
整部影片里面你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议题,彼此纠结又互相引爆,虽然不是战争片,却有浓浓的火药味,每一句话背后都是暗潮汹涌,千丝万缕,但每个人的自我却又是空虚、不被爱、又没有根的,所以才会互相攻击、彼此伤害。
如果你也生长在一个高度纠结、情绪高张的家庭,甚至是好不容易才脱离原生家庭的那场恶梦,你一定可以在这部影片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
11
现实治疗
“
我们真正害怕的不是选择,而是为选择负责。
理论简介:
创立现实治疗的William Glasser认为,所有你遇到的困境都是由3个原因造成:
你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你知道,但你的需求没被满足
一直以来你都用错误的方式在满足需求
所以,你该思考第一件事应该不是「回家要如何因应」,而是「你真正要的是什么」?
现实治疗强调4个核心步骤:
需求,你想要什么(Want)?
你现在/过去做的是什么(Doing)?
评估,你做的这些有用吗(Evaluating)?
重新计划(Planning),如果重新选择,你的计划是什么?
影片推荐11
人生遥控器
美国
11
Film
故事内容叙述一名年轻建筑师麦可•纽曼努力工作希望成为老板的合伙人以争取更多的时间陪她太太和两个孩子。一日从古怪工程师莫提手中拿到了一支万用遥控器,发现不仅仅能够遥控电视,甚至能够遥控纽曼附近的环境,之后遥控器给他带来的种种欢乐与灾难。
影评:
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只是满足短时间内的需求,可是长期看来,它跟我们生命的目的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你浪费很多时间在回电子邮件、做那些你根本不想要做只是因为老板交代你做的工作、为了配合别人而委屈自己、甚至在一些根本不重要的人身上浪费时间。我们之所以会做这些选择,因为它们看起来可以缓解我们一部分的焦虑,但我们却忘记了,每一个选择也意味着一些失去。
问问自己:如果可以慎重选择,哪些是你可以承担的失去?
12
认知治疗
“
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源自于错误的思考模式。
理论简介:
不论是贝克(Aaron T. Beck)的认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s),或者是艾里斯(Albert Ellis)的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其实都是在讲同一件事情:真正困扰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和你一起去挑战、驳斥这些想法:我真的是很糟糕的人吗?世界上真的没有真爱存在吗?只要我不被人喜欢,就真的代表我没有价值吗?但这些「挑战与驳斥」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过程,更多的时候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要连根拔除往往比想象中还来得辛苦。
影片推荐12
派特的幸福剧本
根据Matthew Quick的同名小说处女作改编
12
Film
男主人公是一个超级乐观的高中历史老师,他似乎总能看到人生的光明面,影片的片名就是来自于他的口头禅“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虽然他因神经疾病在医院住了四年之后刚刚出院,老婆也跟别人跑了,但是他始终以这句古来的格言为信念。
影评:
整部影片最精彩的一段,是蒂凡妮挑战帕特父亲的非理性信念,而蒂凡妮与帕特之间的关系,让两个人的病情有要转的迹象。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奇怪的癖好、执拗的想法,就连艾里斯都为了治疗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强迫自己到公园搭讪一百个女生,有没有很疯狂?但也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些限制,我们才能相遇、相知、相惜、并且为彼此的生命,做一点事情。
13
后现代心理治疗
“
性所有的黑暗,都伴随着疗愈的力量。所有你以为的问题,同时也包含着解决问题的勇气。
理论简介:
我们都忘记了,困扰你的事情「并不会」持续一直的发生,有些时候它没有影响你那么多、也有一些时候你的确想过一些「还算有效」的方法来面对它(例如离开现场、跑步运动、找朋友聊聊、甚至睡觉也算),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与其回去花大把时间从纠结的症状当中找到问题的症结点,不如去想想「什么时候问题比较不严重?」、「有没有哪一次我曾经战胜这个问题?那时候发生了什么?我又做了什么?」,这就是「解决─建构」(Solution─Building)的新思考模式:不问原因,直接找方法!
所以叙事治疗通过说故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透过各种问句,尝试从过去的经验当中找到例外(比方说:如果你心中有一把尺,状况比较不糟糕的时候大约是几分?想象你一觉醒来,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看见你原本就有的、可以因应这个世界的能力。
影片推荐13
偶然与巧合
法国、加拿大
13
Film
主要谈一位芭蕾舞者遭逢人伦巨挫、在为儿子完成心愿的历程中,所发生的苦乐交织的故事。
影评:
「越大的不幸,越值得去经历。」(the greater unfortunate the more worthwhile to experience .)──皮耶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经验是,当对方跟你分享他的生命故事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地也会透漏出自己的生命故事?而且在这种以故事引故事、以真引真的过程当中,即使只是简单地专心聆听,也可以达到疗愈的效果。
这就是说故事的疗愈力量。
14
东方及宗教心理治疗
“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宫二
理论简介:
甚至在婚丧仪式上面的禁忌习俗,拜堂、奉茶、大小定聘、诵经、掷筊、合掌、祷告、折纸莲花、烧金纸等等,其实这些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种种仪式,说穿了效果都是一样的:换得我们的内心的安宁,找回心里的平静
影片推荐14
一代宗师
中国
14
Film
拳有南北,国有南北乎?最有德行之人才堪会长重任,然这浮世虚名却引得无数迷乱之人狂醉奔忙,浪掷残生。生逢乱世,儿女情长埋藏心底,被冷若寒冰的车轮碾作碎泥。
影评:
谈到本土的治疗与处世观,《一代宗师》大概是这十四部影片当中,唯一一部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任何一句废话的电影。其中我最喜欢的3句台词是:
人活这一世,能耐还是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武学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其实人生如戏。这几年,宫先生文戏武唱,可是唱得有板有眼,功架十足。可惜,就差个转身。
往期回顾
实例分析
P
S
知乎精选回答6:哺乳不快乐,带孩子很郁闷,生完小孩没自信。我是产后抑郁了吗?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要指责我们的另一半?
你不是情商低,你只是需要爱
辞旧迎新:走出抑郁、摆脱焦虑,管好自己,做好妈妈
遇到个有“被迫害妄想症”的人是什么感觉(上)
面对这个有“被迫害妄想症”的人,我是怎么做的(中)
一个有“被迫害妄想症”的人,往往极度需要爱(下)
蒙上“雾霾”的婚姻:问题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心理咨询实例)
思成妈妈的话
关注“妈妈好老师”订阅平台,底部菜单栏新设“心理学人”和“影视剧评”板块,保留“家庭教育”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