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丁简)
细微之处现精彩
文/韩英民
立夏后的一个星期天,我本想睡个好觉,却被滴答滴答的雨点声惊醒,我起床走到窗前,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晶莹剔透的雨点落在树叶上,瞬间又飘落而下。
这时,电话铃声响了,是济南老王打来的。他高兴地对我说,他接了一笔几千万的印刷订单。我感到有些意外。
因为几天前,老王约我陪他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印刷行业订货会,会场内人头攒动,谈了几笔业务都不顺利,正当我们离开时,一位年轻人,走到老王跟前,给他要了一张名片。我们没有在意就离开了会场。
没想到的是,老王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促成了这笔订单。那天,老王感冒了,不时咳嗽,每次吐痰,他都是吐到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里,放到自己的兜内,遇到垃圾箱再把它扔掉,并且顺手捡起了别人扔在地上的纸巾。他的这些做法,恰巧被一位主管印刷业务的领导看到了。那个要名片的年轻人就是这位领导安排的。
放下电话,我陷入了深思,一些细节问题,老王确实有着过人之处。文革期间,两位被定为走资派的北京同学,跑到他家里避难,他毫不犹豫地把同学留了下来,直到同学平反。
他为了把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壮举流传后世,历经艰辛,跑威海、下蓬莱,抄碑文、访名人,掌握大量第一手史料,出版发行了《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书,达七万八千字,如今已翻印一百多次。
小孙子一声“爷爷“的喊叫,把我从思绪中拉回现实。小雨还在稀里哗啦地下。
(责任编辑:李慕云 制作:小铭 550字)
作者简介:韩英民,山东高唐人,公务员,喜欢收藏壶和文学,在文字里“壶言壶语”。
主播简介:章涛,本名谭章栓,在场主播。曾任邯郸市广播电台新闻台交通台主播,某企业电视台主播、报社记者编辑,现某企业工会职工创新基地主任。
在场微散文第十三期主题
《广雅·释诂二》释义:微,小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有句:旷怀久矣推先辈,微语还堪悟后贤。微语有时与微雨同义,润物无声,也有不事张扬之意。微语也可解为细微、细节,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即如宇宙万物,亦由微物质、暗物质所构成。如今更是微时代。连我们正在做,并且将继续做的这件事,也叫微散文。微,是存在的起点。
在场微散文同题竞赛第13期2017年6月主题:微雨·微语。
用你的笔,以你的微视角,写出你的微发现。微察秋毫,以小见大。忌说理,忌空泛,忌微为繁富。
在场微散文第13期征文一人一稿,上限为550字,必须是原创首发(如其他平台、网站、论坛及报刊已发的,请勿投)。请各位老师在邮箱注明标题、作者和字数,将照片和稿件分别传进邮箱附件,简介写在文章下面(请将正文放大为小三号字,标题小二号字加粗),并注明所在地。截稿日期为2017年6月25日。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雪夫:我对第13期2017年6月主题《微雨·微语》的理解
在场微散文同题竞赛开办已届一年,佳作频出,文友的整体写作水平亦有显著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就最近几期看,有些苗头恐怕值得警惕。或许跟思维有关。思维最怕成定式。
是的,在场微散文看重在场性,但更看重文本性下的在场性。统观平台发表的千多件作品,内容上有太多的征地拆迁、医患纠纷、教育失衡、生态危机、职工下岗、老无所依以及跟城乡有关的种种问题,等等。不过,我理解的在场性,其涵盖的并非仅仅是这些。诚然,作家当以揭露社会现实为己任,可现实原是真善美和假恶丑此消彼长、共生共有的综合体与矛盾体。事实上,一个“真”字已然道破天机:真实的现世与现世背后真实的人心。两者纠结纠缠、互害互利、互为制约又互为平衡。
于是,我们试图在出题上更加灵活,希望有所改变,更希望有所突破。
实际上,本期主题颇宽。微雨是这个季节的特征之一,却又是小小的烟幕弹。不妨注意这句话:微语有时与微雨同义,润物无声,也有不事张扬之意。微语也可解为细微、细节,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倘若你的关注点只在“微雨”二字上面,那么,你是否想过你将全部心力用于表现微雨本身,意义和价值何在?如何微察秋毫,以小见大?倘若你理解成这无非是一个抒情式的微散文主题,那么,你是否想过如何避免空泛,又如何引入在场性?
我们反对概念化和程式化写作。我们提倡自由和个性表达。我们非常想领教你的微观察能力:于低处仰望、于洞中穿行、于寻常中见奇崛……其实,你就是啃食桑叶的春蚕,我们期待你早日化蚕为蛹再破茧为蝶。那是我们共同的时刻。
2017.06.05/0:53
在场微散文奖
在场微散文群,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旨在宣传、交流、倡扬在场写作。
在场微散文,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主张通过在场性、微叙事、快节奏的书写,适应微信时代的阅读需要。
在场微散文奖,是在场微散文群开展的一项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奖,每月一期,每期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分别奖给500元、300元、200元奖金,并颁发获奖证书;优秀奖若干名,赠送“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颠覆城堡》和《在场》杂志,颁发获奖证书。其它优秀作品赠送《在场》杂志。
在场微散文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文学交流平台。目前参赛作者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首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二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三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四期
在场微散文第4期颁奖号外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五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六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七期
在场微散文2016年度奖颁出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八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九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九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十期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十一期
在场微散文总目录1(1~4期)
在场微散文总目录2 (5~9期)
在场微散文第10期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11期目录
在场微散文第12期目录
周闻道 | 微散文:文微意宏的时代叙事
在场微散文奖征文2017060018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赞助人:龚益成、北京了了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李世琼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杨丽、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冯露西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高影新、鸣谦、楚歌、林中蔓青、齐海艳
在场制作:刘珍(组长)、相相、王金梅、宋小铭、四季芳、谭丽挪
特约评论员:草原凤凰、乔民英
投稿须知
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s://www.zczy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