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新
2016年高技能人才赴外培训开始报名啦!最近,在我市一些企业车间以及职业技术院校,很多人都在为此奔走相告。事情的来由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战略,帮助高技能人才拓展视野、提升水平,今年我市将派遣120名高技能人才赴比利时、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家进修培训。
出国进修、赴外考察……这样的深造机会对白领、金领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但送120名优秀技术工人出国进修并为其埋单,却是一个可喜的信号。从本质上看,这是我市顺应产业发展需求,尊重人才、善用人才、培养人才的又一次大胆突破,显示了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心和力度。
多年以来,受传统的职业观和社会偏见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搞研究的才是有才华、会真把式的精英,而“猫”在车间里的车钳铆电焊,永远都摆脱不了“体力活”的宿命,似乎这些蓝领工人和“人才”二字根本不相干。殊不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笔者在调查采访我市一些制造业企业时曾了解到,当下,我们的制造业水平之所以不高,并不全是设计不出先进的产品,而是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卡了壳,根本的原因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企业求贤若渴的现实告诉我们,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重要技术力量,在高难度生产、加工、复杂设备的调整维修、生产技术难题的分析解决、事故隐患的防止和排除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一个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还要有优秀的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这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发挥企业智力群体的整体效应。
高技能人才如此稀缺和金贵,政府花钱选送高技能人才出国进修的科学决策来得恰到好处。送技术工人赴国外学习,这是在政策上、制度上、措施上解决加速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战略工程,拓宽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渠道。在这个可喜的信号发出之后,我们期待社会各界都改变固有的职业偏见,更加关注新时代的大工匠,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发展、晋升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