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CT阅读考试中,时间比较紧张是多数同学需要面对的问题。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文章,针对不同分数段想要提分的小伙伴们给出一些备考建议。
亚洲考场的阅读考试难度适中,涉及的话题有人类对于咖啡的看法,音乐家和火山。北美考场再次在第三篇出现双对比,涉及话题有历史,艺术家和企鹅。
可以看出近年来ACT对于艺术家话题的偏爱,同学们在练习时需要多加注意。
各分数段学生可能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Tips:
1.题目:前三周进行新题模考时建议同学们按照题目的时间往后进行练习,北美的考生着重练习有双对比的套题。
2.时间:做题时用指针表计时,避免考场上出现平常看惯了ipad考试时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大多数考生无法达到八分钟一篇文章,如果需要10分钟那么第一周就40分钟完成一套题,后期通过总结的加强来提高,但不要为了正确率让自己心里舒服就无限延长时间,考试前我们要暴露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后期尤其要注意时间分配和做题时候的取舍,不要在不确定的题目上浪费太多时间。
3. 标记:做题时对于完全笃定和犹豫的题目进行区别标记(如完全笃定写左边,犹豫时在题目上打钩),这样在总结时更有针对性。
4.仔细看题:切记题干最大,看清是不是except题或者到底题干在问哪个人物的态度,减少马虎错误。
ACT快速阅读的要点
1.在ACT考试时,考生要形成默读的阅读好习惯。
作用各有不同,如老师上课,主持人播音和演员表演就必须出声表达;但对自己看书和学习而言,就必须克服落后声读习惯,加快阅读速度。
因为默读时,文字信息不必经过听觉而直接由视觉接收,所以速度远远高于朗读。有的同学在做阅读的时候,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但是他们的嘴唇一直在动,说明他们一直在“读”文章,这个对ACT做题速度是有较大的影响的。
2.在ACT考试时,对ACT考试文章整体认知和结构性总览。
所谓ACT考试文章的整体认知,就是一瞬间辨认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一行二行的内容,从整体上理解它的意思。
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你将无疑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虽然,这种要求暂时对同学吗比较难,但是只要要坚持锻炼,坚持阅读,一定可以做到。至少,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可以克服词义模糊这一现象,这一点在考试中至关重要。
3.在ACT考试时,考生要学会区分ACT考试文章的重心。
一定要重点读首段,每段的首句和尾句,以及ACT文章的最后两个段落。关于这一点,同学们可以通过做题,不断的去体会和感受ACT文章的出题点。这样可以使你在真正考试的时候,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就可以判断出哪边会出题,哪边不会出题,这样可以选择哪边精读,哪边速读,让自己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这样才可以最终使得阅读分数获得质的飞跃。
4.在ACT考试平时准备过程中,可以用尺子辅助练习做题速度。
可以用一把尺子,比对着,尺子的位置约在你所读的句子下方3—4行的位置,随着你尺子移动的速度,也是你的文章阅读速度,尺子移动的速度加快,说明你的文章阅读速度也在加快。当然,这个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觉得有用的可以尝试一下。
ACT阅读备考资料/辅助书籍推荐
1. ACT词汇部分
重点运用ACT阅读题中的高频词汇。每天利用零散时间记忆ACT词汇;由于ACT阅读中很多词汇重复率极高,所以阅读这部分单词建议精读所有做过的题目,背下里面影响理解的生词,比直接背词汇书有帮助。记忆文章和题目中出现的生词要按照先选项,后题干,最后文章的顺序记忆,因为选项中的词汇才是出题人最想考我们的词汇。
2. 中英文双语阅读训练
利用《华尔街日报》中的“双语阅读”板块,或其他自己感兴趣的报刊杂志中的文章训练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扩展知识面。每天利用零散时间选择1-2篇次板块的新闻文章阅读,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阅读形式为“浏览文章”,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并且要计时阅读。因为此板块新闻文章的话题覆盖面广,而且会每天自动更新,文章类型也多为议论陈述型,所以与SAT阅读考察形式比较相似。
3. 阅读语言训练
利用英文原版小说,或做题用过的文章提高语言水平。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部英文原版名著小说,坚持每天利用零散时间阅读,或每天选一篇做题用过的文章精读。阅读重点是研读比较细致的描写语言,不求多,但求精,贵在坚持,熟悉地道英语的表达方式。此项是帮助阅读提升的长战线策略,坚持时间越久效果越显著。
4. 背景知识扩充
尽可能多的了解美国文化及历史。由于ACT阅读文章偶尔会涉及美国文化或历史的背景知识,但绝大多数不会给出注释,所以自己要注意此方面的提升。利用网络或自行购买书籍来了解美国文化及历史,每天利用零散时间阅读;另外,在做题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要注意积累。
5.题目训练
每天1-2篇题,可以SAT和ACT混合训练,也可以分阶段分别训练SAT和ACT题目。SAT和ACT完成题目之后要精读文章,并分析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的对错原因。SAT和ACT阅读题目训练要做到细水长流,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原文链接https://training.ieduchina.com/speaking/201702/2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