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时期,左卫将军权龙襄性情偏激急躁,而且自我感觉诗写的特别好。万岁通天年间为沧州刺史,下车伊始就赋诗一首给下属看:遥看沧海城,杨柳郁青青。中央一群汉,聚坐打杯觥。下属们纷纷鼓掌,您的诗写得太好了,您真是能放能收的大诗人。但是权大才子一点不骄傲,谦虚地表示自己也是半瓶子不满,我只是会押个韵而已。
诸公谢曰:"公有逸才。"襄曰:"不敢,趁韵而已。"
这年秋天,权大诗人又作《述怀》一首:檐前飞七百,雪白后园强。饱食房里侧,家粪集野蜋。大家伙儿都表示太深奥,看不懂,求解读。权才子说,鹞子檐前飞。值七百文。洗衫挂后园,干白如雪。饱食房中侧卧,在家里拉屎完毕,许多野地里的屎壳郎就会蜂拥而入。
谈者嗤之。
皇太子李旦请吃饭,时值酷暑,权大才子赋诗云:严霜白浩浩,明月赤团团。李旦一看,什么玩意都是,提笔写了几句赞词,权龙襄大才子是秦州人,他们那个地方的明月在大白天照耀,霜雪在大夏天冻结。如此高明的文章,无非就是为了押韵而已。
太子授笔为讚曰:"龙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昼耀,严霜夏起。如此诗章,趁韵而已。"
其实我倒是觉着权大才子这句诗写的蛮有个性的。写诗不是写实,要的是意境和想象力,对于一个诗人而言,大夏天为何不能看到霜雪,大白天为何不能看到月亮。什么叫浪漫主义,这就叫浪漫主义。照这么说的话,李白诗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恐惊天上人,伸手摘星辰,都不是无中生有么。
所以这句诗应该点赞。
权大将军因为张易之的事受了牵连,贬放到容山府当了折冲都尉,神龙年间又调回京城,当了武则天的护卫兼仪仗队副队长。权大诗人于是给武则天上了一首诗:无事向容山,今日向东都。陛下敕进来,今作右金吾。此诗朗朗上口,言简意赅,既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表达了对武则天的感激之情,还为自己申辩了冤屈,寥寥二十字,不卑不亢,真是绝妙好辞。
还写过一首《喜雨》诗:暗去也没雨,明来也没云。日头赫赤出,地上绿氲氤。这句诗充满了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任你老天爷肆虐炎热,不下一滴雨,但是草地上依然绿油油的一片繁茂景象。明明没下一滴雨,但是题目却是喜雨,雨来了我喜,雨不来我也喜。
当了瀛州刺史,刚过新年,京城中好多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信,上面有“改年多感,敬想同之”一句,意思是过年了,我们很想你,给你拜个晚年。但是权大才子误读了,立马把全州官员都叫来开会,上面有诏书,把今年改元为多感元年。还认真的发了文件,众人看了哄堂大笑。权刺史再一打听,原来没搞明白,但是不怪自己,还怪上面改元的诏书迟迟没下来。
人家根本没改元好不好。
瀛州下面有高阳博野两县,为了争地盘把官司打到了权大人这里,权大人判决道,两县竞争一片土地,当然只有州里裁决。可是既然是两个县,按照常理也不用打官司。权龙襄示。秘书说,以前长官们签署文件,从来不署姓。权龙襄说,那是他们不懂。如果不署姓的话,谁知道我是哪家跑出来的毛驴。
龙襄判曰:"两县竞地,非州不裁。既是两县,于理无妨付司。权龙襄示。"典曰:"比来长官判事,皆不著姓。"龙襄曰:"余人不解,若不著姓,知我是谁家浪驴也。"
权大人不知道啥叫忌日,就问刺史府的负责人,忌日该怎么过。该负责人说,忌日就是父母逝世的那一天,工作人员要请假,独自一个人坐在房中一整天不出来。权龙襄到了这一天,就在屋子里静坐不出。忽然有个大青狗闯了进来,权大人大怒,你这个畜生竟敢撞破我的忌日。于是马上批示,第二天我依然请假,把第二天改成忌日。
谈者笑之。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复辟,权龙襄因为亲族中有人犯罪受到牵连,被流放岭南。后又召回,封为左武将军。权龙褒很高兴,赋诗一首献与中宗: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敕知无罪过,追来于将军。中宗看后觉得此诗不文不白不伦不类,只好笑着对左右说,这就是权学士的诗啊!
大家看到这里肯定觉着像权诗人这样的大才子只是笑谈而已,但是那样想你就错了。权诗人的诗才得到了当时和后世的认可,《全唐诗》卷六八九录其诗五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七重录一首。
其实权龙襄的诗代表了大唐诗歌的平均水平,大唐是个诗歌创作的滥觞期,全国上下凡是识两字的不是文盲的都在读诗写诗,就跟现在全民都在搞创作写自媒体一样。但是这么多诗看下来,这么多文章读下来,真正能达到勉强一读水平的文章少而又少。许多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我写的多么好,你们都是慧眼识粪之徒。跟权大诗人一样一样的。其实只要看看人家那些高手写的东西,你算个屁啊。但是在权大诗人的年代,高手还真不多,还没生出来。
又过了若干年,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李贺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等大诗人横空出世,正是这些人拉高了唐诗的整体水平,使得像权大诗人这样的才子成为一个笑话。否则的话,我们现在读到的就是权大诗人写的诗,而且以为他的诗写的最好,卓绝千古。
李杜不出,如苍生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