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明看运城】戏剧家关汉卿——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文化巨擘
【作者:黄勋会】
据资料,《戏剧报》1958年第四期以“今年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为题报道:“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我国元初的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列为1958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对外文化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有关团体,现已成立纪念会的筹备委员会,决定在今年第二季度隆重举行纪念,各项筹备工作已经积极展开。在纪念期间,除邀请各界人士在北京举行盛大纪念会外,北京及全国重要城市,均将上演关汉卿剧本的原著或改编本。估计这位伟大剧作家的作品,届时至少将有几十种风格不同的戏剧形式的演出。”
《窦娥冤》剧照
关汉卿的作品在古今中外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有些剧目至今盛演不衰,远在一百多年之前,《窦娥冤》还有法文译本,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汉卿跟西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相比多创作出作品三十多部,并早于莎士比亚三个多世纪。所以,有人称关汉卿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附关汉卿画像
关汉卿,号已斋、已斋叟。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一说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一说大都(今北京市)人,至今还有争议。王雪樵先生从剧本方言角度考证,关汉卿作品中有大量晋南方言,认为他祖籍解州。他的考证和观点,近二十年来不断得到史学界的普遍认可。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1300年前后)。金末元初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贾仲明《录鬼簿》悼词称关汉卿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中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也因此而被誉为“曲家圣人”,尊称“曲圣”。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散曲现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其最著名的作品为《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后也被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悲歌慨慷,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